第21章 志同道合(1)(2 / 2)
郑玉泉一听这话,差点没给逗乐了,欲要数落他几句,又想到他身负重伤,关心之情已溢于言表,只是在父亲和洪大人面前,这话却怎么也问不出口。
洪承畴道:“你是这韩城之战的大功臣,理应免跪。郑小姐,就麻烦你为杨壮士搬把椅子坐下吧。”
郑玉泉赶紧跑过来,搬了把椅子放在杨天义身后,悄声问道:“伤好些了吗?”
杨天义绷直右腿,一重重坐下,算是回答。
郑玉泉呆了片刻,走回到父亲身后,盯着杨天义那不能弯曲的右腿,眼圈已是红了。
“杨壮士,可否把你当日孤身阻敌的经过给我们讲述一番,我和郑大人都很想知道其中详情。”洪承畴微微一笑道。
“大人你叫我天义就行了,”杨天义一听这话,再看看郑永民的神色,便猜测洪承畴对官银失窃之事或许并不知情,他下意识地想收回右腿放松一下,却又绷得更直了。
于是,杨天义便将那日与郑玉泉分手后的事情粗略地说了一遍,包括被李自成砍了一刀后,在山顶又与贼兵侦查小分队作战的事情也都一一讲述了。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那枚炸弹,杨天义只得推说是以前打猎时自制的,好在这东西现在用的也很普遍,三言两语被他掩饰过去,倒也并未引起怀疑。
洪承畴听后不禁暗自赞叹,心想此人不但勇武过人,胆识谋略也都非同一般,乃是一员难得的将才,可惜自己现在无兵无权,不然此刻便要将他收入麾下。
郑玉泉却好奇地问道:“那****向我要去木匣,便是要装那颗炸弹的吗?为什么要装进木匣之中呢?”
“那是为了让炸弹的威力更加集中,”杨天义有点头疼这个问题,不太好解释啊,那就编吧:“小时候玩鞭炮的时候我就发现这种情况了,那就是炸弹在密闭的空间中被引爆,威力会大得多。”然后就用鞭炮放在碗里和扣在碗下,爆炸后的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作比较,费尽口舌地解释了一番。
有了形象的比喻,事情就比较好理解了。三人听得频频点头。
郑玉泉就情不自禁地说:“天义,你真是太聪明了!我呆会儿就去告诉母亲,说她的首饰盒子也立了大功了!”
郑知县对自己女儿的心直口快甚感尴尬,咳嗽了一声道:“玉泉,我们还有要事相谈商议,这儿没你的事了,你还是先下去吧。”
郑玉泉撇了撇嘴,看了杨天义一眼,很不情愿地离开了。
杨天义赶紧收回有些发酸的右腿,在两位明眼人面前就没有继续演戏的必要了。他发现,原来装瘸也是一件挺辛苦的事。
洪承畴似乎毫不在意,仔细想了一下道:“照你所说,这个李自成果真是一员猛将,只是以前从未听说过。以后遇到此人,我定不会轻易放过,务必要将他尽早斩杀!”
杨天义一听,不由有些得意:“难不成二人之间杀得不可开交竟是因为我的一番话?嘿嘿,我开始影响历史了吗?”
这一点,还真被杨天义不幸言中。在明末历史中,洪承畴与李自成多次交战,李自成几乎每次都大败亏输,最惨的一次是在崇祯十一年十月,在陕西潼关遭遇洪承畴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仅余十八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后因清兵南下,洪承畴被调入京师勤王,李自成大难不死,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洪承畴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杨天义,轻叹一声道:“自朝廷任命杨鹤大人为三边总督以来,杨大人对境内贼军一贯实行招抚政策,可是贼军毫无信义可言,旋降即叛,乃至日渐壮大。我与郑大人虽为文官,但见贼军流窜境内,杀官掳民,为祸四方,又岂能坐视不理。你与贼军也曾短兵相接,不知你对这剿匪之事有何看法。此间并无外人,咱们只当闲聊,天义有话直说,但讲无妨。”
杨天义有了之前的判断,此时看洪承畴神色,心中便有了底气。
“洪大人、郑大人如此看得起我,那我就妄言几句,望二位大人不吝赐教。”杨天义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客气,心里略一思忖,接着道:“我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屠夫,晚上卖完肉回家,半路上却遇上两只狼,一直在后面跟着他。屠夫将担中的剩骨扔出,一只狼停下啃骨头,另一头狼却仍然跟随。屠夫只好再扔出骨头,这只狼停下了,而前面那头狼吃完骨头又跟了上来。等屠夫把骨头扔完,两头狼便像当初一样再次一起跟着他了。”讲到这儿,杨天义停了下来,观察着洪承畴的反应。
这是一个来自于《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此时蒲松龄尚未出世,洪承畴等自然不曾听过,杨天义此刻信手拈来,他相信这二人一定能够明白自己的用意。
果然,洪承畴听到这里,立刻明白了故事的含义,猛地一拍桌子道:“好你个杨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