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英雄归心(1 / 2)
最快更新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由于刘秀在更始王朝中属于有争议、被排挤的干部,刘玄等人对他这次出差只授予官衔,不给人手,也不
给军马粮草:
你刘秀去闯吧,完成使命算是更始政权扩大和巩固了;要是被谁灭了,只能说你倒霉!
但是,假如刘秀单干呢?
对于这个要命的问题,更始王朝的高级干部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他们在考虑另外的事儿,我们稍后再说。
有的史书说刘秀这次出差几乎是单枪匹马(单车临河北),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刘秀也根本不需要更始王朝派更多的将士,那样太碍事。只要给我你手里的旗帜就足够了!
刘秀心里很清楚、也很有把握,凭着自己的品格、能力和声威,即使孤身一人,也可以演绎精彩故事!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板说的话。他说,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部化为灰烬,凭着企
业的品牌和文化,我完全可以很快重建。
我还想起目前一位著名收藏家的话,他是业界大腕,建有自己的价值连城的博物馆,慕名找他鉴宝的人络
绎不绝。他说,即使我的博物馆一夜之间没了,我也照样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无论在哪个城市。
我想,这两位成功人士的自信来自他们的实力:公司的品牌和文化,个人的才华和声望。
我优秀,所以我不怕从头再来。
我很优秀,所以我任何时候都不怕从头再来。
刘秀也是这样,从大哥被黑的时候起,他就作从头再来的准备了。
当然,他也根本不孤独。
还是在受命以代理司隶校尉的身份,从宛城前往洛阳为更始王朝收拾办公场所的时候,刘秀就召集了一些
自己安排到各处发展势力的心腹亲信。
现在,他到河北出差,更多的亲信,还有一些未曾谋面的“粉丝”纷纷前来投靠。
一时间,天下不少英雄看好刘秀。
比如,忠诚能干的冯异,他与苗萌受刘秀之命坚守父城等5县,顶住了更始王朝10多拨儿将士的进攻。
刘秀去洛阳经过父城,他大开城门,献上牛马粮酒,给予热情欢迎。
(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刘秀自然十分高兴,任命冯异为秘书长(主簿),苗萌为从事。
冯异推荐的一批同乡,如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刘秀一律任命为自己的掾吏,把他们带到洛阳。
从此,冯异、铫期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跟随刘秀南征北战、折冲腾挪,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现在,刘秀要去河北,当然要带上他们。
还有王霸,他跟随刘秀血战昆阳之后,回到家乡颍阳。
刘秀去洛阳经过颍阳时,王霸请示老爸,想继续带着亲朋好友追随刘秀。
老爸对他说:“我老了,不能再上疆场了,你去吧,一定要好好干。”
刘秀任命王霸为功曹令史,把他带到洛阳。
现在去河北,刘秀也把他带上。
祭遵是在刘秀取得昆阳大捷、回军经过颍阳时,放弃在县衙工作的位置投奔刘秀的,被任命为门下史。
这次去河北,刘秀带上他,任命他为军市令,专门管纪律。
好了,由于刘秀的亲信和粉丝是陆续聚拢起来的,我们以后再陆续介绍吧。
当然,谁表演得精彩,我们就多花些口舌。
算了算,刘秀这次出差带了数百人。
要在今天,这是个不小的团队。但在那个乱世、在冷兵器时期,要弄点儿什么动静,这些人又实在少得可怜。
但是,刘秀决心就用这些人玩儿出大动静。
河北的复杂局势,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
刘秀来到这里,敏锐地观察和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软硬兼施,先站住脚跟,再扩大势力范围:一边工
作一边壮大自己的队伍,采取亲和的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先礼后兵,收降武装力量和地方干部,谁不服气或者
惹事儿,就打!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刘秀在河北“镇慰州部”。
初来乍到,秘书长冯异向刘秀提出建议,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冯异的远见卓识,也与刘秀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说:“天下的老百姓,早就被王莽害苦了,早就思念大汉王朝了。如今更始帝部下的将领们又纵横暴虐,
到哪儿抢掠到哪儿,老百姓都很失望,觉得他们很靠不住、不能指望。现在您握有重权,独当一面,应该广布
恩惠、实行德政。有夏桀、商纣的乱政,才有商汤、周武王的功业;人们长期饥渴,就很容易满足。所以,您
应该尽快分派官属,巡行各郡县,清理冤狱,化解矛盾,广施恩惠,天下自然归心。”
冯秘书长的建议深受刘秀的赞许,得以立即付诸实施。
当然,这时候向刘秀积极进言的并不仅仅冯异一个人,一个名叫邓禹的年轻人从远处追随而来,使刘秀喜
出望外。
我们要好好地介绍一下这个年轻人。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是刘秀的大老乡、阴丽华的小老乡,也是刘秀在长安读太学时候的同学。
邓禹从小家境宽裕,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年纪很小就精于儒学、长于诗书(笃于经书)。
但他又不是死读书、钻牛角尖的人,他善于识人,也精于时事世故。
年仅13岁时,他就去长安太学深造。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
在京城最高学府里,邓禹结识了比自己年长8岁的学兄刘秀。他颇有知人之名,一见刘秀就认为他不是一般
人,就有意亲近刘秀。
(禹虽年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刘秀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同乡,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可由于刘秀这时候还没有帝王之志,邓禹也刚步入青春期,两人在太学除了读书、议政、结下亲密的友谊
,并没有弄出多大的动静。
几年后,刘秀回家乡种地。
又过了一些日子,邓禹也回到老家新野,成为当地有名的学问人。
小邓步刘秀后尘成为回乡知青时,全国各地反抗王莽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南阳一带也很热闹。
刘縯、刘秀兄弟的故事到处流传,小邓也知道。
等到刘玄称帝、更始王朝建立时,不少人推荐小邓到新政权里谋个差事,小邓不干。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
这并不是小邓无意仕途,而是世道太乱,他一时还搞不清哪个更正派、哪个更有希望,只能静观待变。
老同学刘秀这儿,他也没有来得及联络。
从公元22年10月刘秀起兵以来,一年间发生的事儿太多。
刘秀刚起兵,即转战;刚取得昆阳大捷,即发生刘縯被害事件;刘秀刚获任司隶校尉,即北上洛阳;没出
个月把时间,刘秀又出差来河北。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眼下,刘秀学兄到河北镇慰一方,小邓认为这个学兄和自己的机会都来了!
他相信刘秀终非池中之物,也相信自己只有投奔到他的麾下,也才有用武之地。
于是,小邓冒着初冬的寒风,千里迢迢,孤身一人赶往河北。一直追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他终于
见到刘秀。
刘秀一直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同学,见他远道赶来,十分高兴。
(光武见之甚欢)
但是,刘秀想跟他开个玩笑。他对这个小学弟说:
“我现在手里有封官拜将的权力,你大老远地跑来,是不是想弄个一官半职当当?”
(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邓禹则一本正经地说:
“不是。”
“那你来这儿想干什么?”
邓禹有一肚子话要说,没有心思闹着玩儿,严肃地回答:“我希望您能威德加于四海,得到天下,我能从
中立下尺寸之功,也好名垂青史。”
刘秀听了这话,又见邓禹的神情,不由得笑了,便留他和自己住在一起,彻夜叙旧。
(光武笑,因留宿闲语。)
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见面。
刘秀极为感慨!
刘秀自年幼懂事以来,历经稼穑的艰难、贩运的辛苦、寒窗苦读的孤寂,还有家道中落的窘迫,和仕途无
望的忧虑,他早已深味世态炎凉。
起兵一年来,他身边不乏拥戴者,也有不少人转身离去。
现在,在自己身处逆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的时候,从邓禹的口中,他第一次听到一个人对自己的复兴大
业以终身相许,心里非常感动!
本来就是相互心仪的老朋友,现在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了,自然有叙不完的旧情、说不完的新
谊。
刘秀让身边的人都称邓禹“邓将军”,经常留他与自己住在一起,共同商量大事。
(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留止于中,与定计议。)
其实,根本没等多久,邓禹见到刘秀的当天夜里,就向他提出自己对时局的见解和对策。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184年后,优秀的诸葛亮对刘汉后裔刘备的隆中对答。
真正的政治家看局势,就象高手对弈,是可以走一步棋看好几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