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重归大唐(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唐小郎中 !
第607章 重归大唐
左少阳一直期待的大唐军队乘机出兵,两面夹击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尽管吐蕃大军倾巢出动,都集中在了象雄攻打坛城,东边空虚,但是李世民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始终没有趁机出兵攻占东部诸国。于是乎,左少阳的坛城只能单独面对整个吐蕃甚至整个西域所有军队的攻击!
吐蕃大军甚至下了悬赏,攻破坛城,可以屠城七日!
这是一个疯狂的号令,却也是最有号召力的号令!刚仁布切坛城的富足在整个西域都享有盛誉。不用吐蕃军队的驱使,担任前锋的其他番队已经玩了命似的攻城。
战斗的惨烈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城中军民出现了很大伤亡。但是,城里十万军民已经铁了一条心,要保护自己的家园,前面倒下了,后面的踩着尸体继续往上。打退了吐蕃联军一次又一次的强攻。
围城之战持续了整整半年,吐蕃联军还是没能攻下坛城!
这时,战局在望有利于左少阳的方向发展。——严冬来了!
严冬让本来就高大坚固的坛城城墙更加牢固,而且难以攀爬。寒风凛冽,雪花飘扬,吐蕃联军二十万在城外扎营,天寒地冻下,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城里由于早已经备足粮草,军民都很富足,穿着裘皮大衣在城头烤着火炉嘲笑下面簌簌发抖的攻城联军。
左少阳高兴地给全城鼓劲:“刚仁布切的严冬持续半年以上,这半年不累死吐蕃也要拖垮他!那时候,反攻的时机就来到了。”
全城斗志高昂,等着吐蕃联军溃败的那一刻。
两个月后,吐蕃大军再也不能在寒冬中坚守。于是,吐蕃派出了使臣,求见左少阳。使臣递交了一封松赞干布给左少阳的亲笔信。
虽然交战这么长时间,左少阳却还没见过松赞干布,却先收到了他的来信。感到很惊奇。信是用像熊文字写的,后面附有一封汉语译文,应该是他军中幕僚翻译的。
这是一封劝降书,只要左少阳投降,松赞干布就册封左少阳为刚仁布切的法王。
左少阳提笔回信,可以罢兵,但吐蕃大军必须全部退回去,从此两家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否则,只有血战到底。
左少阳预料吐蕃不会答应,果然,吐蕃联军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但是,还是无功而返,徒增了数百具尸体而已。
战斗又持续了一个月,松赞干布再次提议议和。左少阳军中损失也很大,停战对他来说自然是好事,便答应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停战协议,——刚仁布切坛城作为吐蕃的一个属国加入吐蕃,但是,坛城保留自己的军队,坛城为中心的方圆五百里土地吐蕃军不得进驻,吐蕃不向坛城征派任何税赋杂役。
这一来,坛城也就成了吐蕃的国中之国了,但是表面上,松赞干布已经统一了整个西域。双方面子里子都有了,可谓双赢。
吐蕃撤军之后,全城一片沸腾,坛城自己的收入自己用,那对坛城发展太有利了。
象雄国已经灭亡,原来的坛主也就不复存在了,坛主携家人离开了坛城,坛城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了左少阳手中。
左少阳对吐蕃是心存警惕的,立即在自己管辖的五百里的边境修建烽火台岗哨,在各地建立驿站制度,保持高度戒备。同时,继续招兵买马,扩大正规军规模。
现在坛城有钱了,有钱好办事,五年之后,坛城的城防和军队与以前相比,更有了质的飞跃。
在过去的五年里,松赞干布倒是信守诺言,没有找坛城什么麻烦,或许是忌惮坛城强大的军力和坚固的防守,又或许是发现征服坛城还不如让左少阳发展坛城,反倒从中获利更多。
反正从那以后,吐蕃跟坛城的贸易大幅上升,套用一句现代词汇,双方成了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眼看天下太平,坛城百姓安居乐业,杰尔教发展壮大,教众已经有数百人,而军队建设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屈指一算,左少阳在坛城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天下太平之后,左少阳就将精力放在了子女教育上。
桑小妹和白芷寒替他生的两个子女已经慢慢长大了。四岁启蒙时,白芷寒让左少阳给他们取学名。左少阳道:“他们的字辈是‘文’字,他们三个都是在这神山下出生的,最后一个字分别用‘雪、山’取名好了。”
于是,白芷寒的女儿叫左文雪,苗佩兰的儿子叫左文山。
左少阳对这一儿一女悉心教导,特别是苗佩兰生的小儿子,天资聪慧,对医学兴趣特浓,自从会读书识字之后,就整天捧着父亲写的医书看,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左少阳对这个小儿子左文山也是疼爱有加,可谓倾囊相授。在他精心教导下,才十岁,就已经能独立给人诊病了。很得左少阳的赞赏。
白芷寒生的女儿太娇惯,白芷寒天生溺爱孩子,所以这女儿很调皮了,跟个男孩子似的野,整天跟着达龙辛他们舞枪弄棒的。达龙辛感激左少阳,对这姑娘也是倾囊相授,从小苦练,到了十岁的时候,别说同龄的男孩子,就是一般的成年武士,三五个也不是她的对手。
这天,左少阳召集杰尔教长老、护法还有军队高级将领开会。宣布一件事,那就是,自己要离开坛城,返回大唐探亲,同时云游天下去了。
左少阳不仅将坛城建成了一座手工业高度发达,繁荣富足的城市,还领导坛城抗击吐蕃,保住了劳动果实,所以他在坛城军民中的威信非常高,现在听说他要离开,大家都很很难过。按照杰尔教的规矩,法王担任十年之后,可以出城云游天下,所以没有任何理由阻拦左少阳回去。而且想想也能理解,离家十五年,是该回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