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长孙之责,天子考儿孙(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富贵荣华 !
陈善昭得知王凌早产生下一子,母子均平安的时候,他也忍不住舒了一口大气。撇开他章晗和王凌的情分不论,若是王凌有个三长两短,贵为燕王的陈善睿必然要迎娶继妃,那时候那些原本寻找不到机会的军中将领,恐怕会趋之若鹜,情势如何就很难说了。从这一层意思来说,他甚至觉得孩子若有失还在小事,大人却一定要保住。现如今母子全都平安,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好消息了!
而傅氏回宫之后,他特意到坤宁宫去再次询问了事情原由,得知傅氏让章晗暂留燕王府陪一陪王凌,他便觉察到了不对劲。毕竟,就算是早产,陈善睿喜得贵子这样高兴的时刻,别说妻子正在坐蓐,违反规矩进去陪着说说话也很自然,为何非得要章晗相陪?于是,他少不得打发了路宽去燕王府所在的中城兵马司,等这天午后,他便得到了确切消息。
前一天晚上杜中去见过陈善睿,逗留了很久,大约是在陈善睿急急忙忙命人去太医院请御医,随即又叩宫报信的时候才狼狈离开了燕王府。不但如此,就在今天早上,杜中急急忙忙地出了外金川门上船,因为他是奉旨留京的官员,又有符信在身,所以谁都没拦着他!
“事有反常即为妖,应该是杜中又去蛊惑了四弟,结果四弟妹觉察到,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动了胎气早产,而杜中更是见机不妙跑了……”喃喃自语了一句之后,想到自己第一时刻送去给父皇的密信。他虽是又坐下来写信禀报陈善睿弄璋之喜的事,可甫一动笔,他仍是忍不住生出了一个念头。现在,便只看父皇只是敲山震虎。还是真的打算大开杀戒了!陈曦虽说还小,但既然随驾而行,希望他能做到些力所能及的事。皇长孙这三个字。不但是称号是名分,亦是责任!
陈善昭此前报二王谋反的那封信正是八百里加急,抵达正逗留天津的皇帝手中时,只用了短短三天三夜。此次北巡不是往日带兵打仗,每日至少日行百里以上,这一次皇帝货真价实放慢了行程边走边看,时而让龙舟行运河。自己带着陈善恩陈曦和章昶以及一些近侍护卫微服私访,看到了众多即使当亲王的时候都不曾看到的气象。即便如此,因为龙舟所备充足,很多州县都不停,这一路走得并不慢。而他有时候为了试试儿孙。甚至连夜驰马赶往下一个州县,结果却发现陈善恩和陈曦也好,章昶也罢,在这种不算轻松的旅途中全都坚持了下来。
本以为到了北平就能好好重温一下这座自己想了多年,却在入主不多久之后便登上了梦寐以求皇位的福地,却没想到他正打算从天津出发之际,就得到了从大同和开封传来的如此消息。相比之前送到京城的那份急报,这两份呈到他手中的急报却要更加详尽,从周王和代王往日见过的人说过的话开始。几乎铁板钉钉地给两人的谋反定了性。也正因为如此,上头甚至说两人打算兵袭行在,他思量再三竟没有启程奔赴近在咫尺的北京,而是索性在天津暂时停留了下来,直到陈善昭的亲笔信送到。
此时此刻,捏着陈善昭那封足足写了七八张信笺的亲笔信。陈栐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告周王和代王谋反的急报一前一后抵达他手中,时间相差不到半天,但地点却是一个从大同一个从开封,凑在一块着实是太巧了。而这两人亦是如今诸藩之中除却淮王最有力的两个,但再有力也已经没了护卫,那急报说得紧急,可都司衙门那些军官除非是全都愚蠢得昏头了,否则怎么会跟从他们起事?
陈善昭信中有一番话说得已经极其透彻:“父皇信其有,则有;父皇信其无,则无。然则天下藩王今无护卫,三司虽将其高高供起,然徒有尊荣毫无实权,怨言必有,谋反情状则存疑。父皇若至北平,可使一白衣使节至大同开封召代王周王,若肯入行在谢罪陈情,则处分一由父皇之意。再者,奏疏由大同开封入京,一路开封行数千里,以至于路人皆知,此情前所未有,望父皇明察秋毫。”
然而,陈栐自己从藩王起家,当初奉旨领北平都司和北平行都司时,兵力最盛达到了所辖不下七八万,而且都是上过阵见过血的北地精锐。而他其他那些弟弟尽管不如他,如今又收了护卫,但和都司不少官员都有过不清不楚,哪怕他即位后这六年来把人来回调换打散,仍然并不确信能够完全防止藩王和地方官尤其是都司军官勾结。于是,思量再三之后,他突然开口对马城吩咐道:“去,把善恩叫来。”
大哥要留京监国,三弟镇守辽东,四弟妻子好容易有了身子,因而,陈善恩知道自己这一趟随驾而行的机会有多难得,此刻奉诏而入,他赫然提起了全副精神。他不像陈善昭是名正言顺的东宫太子,陈善嘉陈善睿亦是当年跟着父皇南征北战的勇将,陈栐身边的人大多都对他不假辞色,因而他虽对如今突然逗留天津有些不解,但却不甚清楚究竟出了什么事。此时此刻,他恭恭敬敬行过礼后起身,便垂手肃立在了那儿。
“朕叫你来,是有件事情要你知晓。”见陈善恩一副恭聆训示的样子,陈栐便指了指桌子上那两份奏折,淡淡地说道,“山西大同和河南开封急报,道是代王以及周王谋反,你拿去看看。”
这样的大事竟然会轮到自己发表意见,陈善恩只觉得走过去的时候,脚下步子都是飘的!他好容易才控制自己沉下心拿起奏折,迅速扫了一遍把要旨记在心中,这才毕恭毕敬把东西又放在了桌子上,随即徐徐退回原位。快速消化了此事带来的震撼,随即又在心里反反复复斟酌了利弊,试着揣摩了一下父皇的想法,尤其是陈善昭这个长兄一贯的想法,他才打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