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第482章 升职之路(2 / 2)
事实上这种方式早就在某些部门进行实施两年时间了军方在胜利港设立军事基地之初就成立了相应的童军营专门接受孤儿和那些天资不足以完成正统课程的儿童这些童军学员在营内会接受长达数年的军事化教育在年满十六周岁之后便会分配工作进入警察或者民团这样的暴力机关任职少部分条件比较出色的学员还有可能进入到安全部甚至是执委会直属警备部队等特殊机关。
两年以来军方所设置的这种童军营已经开始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已经有近百名少年男女在年满十六岁之后被分配到了各种单位。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针对培训之后这些人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海汉的归属感强对执委会的忠诚度高颇有一点特殊年代中无所畏惧的红小将味道。这些人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只需再稍加引导就能成为海汉的死忠拥趸出任各种关键性的岗位。
而针对十六岁之后归化民的海汉官方政治组织在此之前还是一个空白领域虽然各个单位或许有相应的扫盲培训之类的课程但并没有一个全民化的组织将成年之后年龄段的人统一到一起。所以宁崎向执委会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此而成立一个类似于“青年团”之类的官方组织将构筑海汉社会的中坚力量尽可能地网罗进来从而实现对海汉统治基础的稳固。
当然搞这种大规模的官方政治组织仅仅依靠穿越众是不行仅仅是人手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吸纳一批精明强干的归化民进来搭建组织架构而同时这批人大概也会相应地成为这个全新组织的形象代言人甚至是成为公众人物。
要达到这些目标显然对于入选者本身素质就将会有较高的要求不光是对执委会的忠诚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各方面也不能有明显的劣迹。再加上对年龄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条件就足以刷掉八成以上的候选者了。于是像于小宝这样条件优越的人选就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归化时间早又是宁崎和施耐德一起带出来的徒弟政治忠诚度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加之又在广州有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唯一的血亲也是归化民高级干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起来都没有太多值得挑剔的地方。
在相关议案获得了执委会的讨论通过之后宁崎在胜利堡大笔一挥便把于小宝圈进了海汉青年团的未来干部名单里。当然在此之前宁崎还得开班授课教会这些年轻人怎么运用宣传武器来打造这个尚在规划之中的官方组织进而起到团结海汉治下青少年归化民的作用。
于小宝现在当然猜不到宁崎的这些长远打算但能借着进修的机会回到胜利港这个故乡见一见久别的师长和朋友仅仅只是这两个理由也足够让于小宝把这事应承下来了。
1629年11月5日在沉寂了数日之后香港岛北边的明军终于是沉不住气了派出了使者搭乘民船来到正在施工中新港码头要求见一见本地的负责人。
这个时候刘山夏已经离开了香港岛回大本营述职去了。而暂时接管本地综合管理事务的是从驻广办借调过来的运输主管游益汉。
本来游益汉的编制归属是在海运部民政和工程建设方面的事务照理说不应该由他来接手。但阴差阳错驻广办几个管理民政的人都分身乏术而大本营方面正处于人力资源紧张的非常时期也没有人可以派来香港于是游益汉就被赶鸭子上架临时客串地方领导角色。
听说有明军的代表过来谈判游益汉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的确是被赋予了临时的军政大权但如何应对大明军方他却是缺乏相关的经验。而偏偏刚刚兼任本地的陈一鑫又跟船出海巡逻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这个责任就只能摆在了游益汉的面前。
相对于军方那帮人而言游益汉并不是一个性格激进的人到广州工作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他几乎一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当中极少会主动过问其他人所负责的事情。如果不是最近人力资源紧张点将点到他的头上游益汉应该也不会主动申请来这边工作——不是他不想争取向上的机会而是海运部门的工作实在太繁重他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管理更多的事情。
目前每个月从广州城外珠江港发往三亚方向的货船多达一百余艘如果加上整个珠江流域的统计数据那么这个数字至少还得翻上一倍。而除开珠江流域之外两广其他沿海地区以及更远的福建沿海每月发往三亚的货物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游益汉所负责的运输部门的职责就是要统计这些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得派人对其进行核实。一部分需要海汉自行承运的货物、人员游益汉就得计算好运输周期、与船只对应的装载量等等然后调配船只在珠江码头、番禺李家庄码头、万山港这几个地方去进行装运——当然今后还得加上香港这边的新码头。
这对于手底下仅仅只有几个归化民办事员的游益汉来说工作任务可谓极为繁重。虽然他在前往驻广办的初期还对于仕途上的发展有着种种的抱负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能够完成好本职工作且不出纰漏就已经算不错了。至于说有朝一日被委任为临时地方主官甚至要处理对外的军事纠纷问题游益汉此前真是一点都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去想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