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玉环洞天断龙石门(1 / 2)
大殿的战斗结束之后,残局很快就被暗察子收拾干净,杨璟对红旗墰的实力,也终于有了全面的认识,得益于那个绝色女子的情报,对红旗墰今夜的行动,也有了足够的了解。
正当杨璟要跟着陈锡贤去见松晏之时,左偏殿却又传来骚乱之声,杨璟赶忙带着人手驰援,因为那里可是贾似道及其内眷的住所!
贾似道贵为国舅爷,深得官家宠信,今夜坐镇龙山观,负责明日庆典的最后筹备,自然是最为重要的人物。
杨璟一直认为红旗墰今次的刺杀目标,要么是他,要么是松晏,贾似道只是备选罢了,即便被刺杀,也是红旗墰的人顺手为之。
再加上龙山观的高手,加上内侍卫们,大部分都在保护着贾似道,杨璟也就没有刻意照看这个国舅爷。
对于贾似道,杨璟心里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果没有亲眼所见,没有亲身体会,杨璟是不太愿意轻易去评判一个人的。
比如隋炀帝,人人都说他是个暴君,是个昏君,从瓦岗军首领蒲山公李密开始,就不断口诛笔伐,历数隋炀帝弑父**劳民伤财卖官荒淫等等罪行。
可事实上大隋注重文教,隋炀帝修文藏书,开创了科举制度,提拔寒门士子,打击豪门世家,甚至开拓西域,可谓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开凿大运河,即便到了后世,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交通作用。
而成语助纣为虐的典故人物纣王,其实也并非人们所想那般不堪,他也做过许多功在千秋的事,开拓山东和淮河下游以及长江流域,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
就拿与杨璟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人来说吧,尹志平乃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那可是真真言行合一的大宗师,有着高尚的情操,严于律己而勤于诲人,不慕虚荣且甘居淡泊的真正道家宗师。
可到了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里头,却成了小人,造成了极大的误解。
这类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又如文学作品里头的庞太师,原型乃是北宋名臣庞籍,那可是司马光和狄青等人的老师,是个相当不错的官员,可演义里头他跟杨家将斗上了,从杨令公一直都到杨文广,整整斗了四代人,这开什么国际玩笑!
非但如此,他还斗包青天,斗八贤王,斗丞相,斗尚书等等。
包括被后人辱骂的陈世美,好端端一个清官,愣是被人骂了这么多年,清末李鸿章虽然争议比较大,但也不该落得这么个骂名。
历史书无非是成王败寇,唐太宗赢了,就把隋炀帝写得狗屁不是,蒙古灭了宋朝之后,又将宋朝的皇帝说得一塌糊涂,不过蒙古人文化不行,宋史修得也是乱七八糟。
也正是因为见过太多这种先入为主的例子,杨璟才不愿意轻易且草率地去评判一个人,甚至于丁大全这样的人,杨璟也是调查清楚,才将他干掉的。
对于贾似道也是这样,如果他是个十足的大奸臣,为何能够从政这么多年,难道仅仅只是靠着官家的宠信,仅仅只是靠着国舅爷的身份?
要知道贾似道一直到理宗驾崩之后,仍旧一直辅佐宋度宗,即便到了南宋最后的日子,朝廷仍旧依赖着他能够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将军机大权都交到他的手上,让他亲自督师作战!
当然了,杨璟并非要为贾似道洗白,贾似道为人深沉,这也是看得出来的,只是作为南宋最后一位权臣,杨璟实在不能提早将他钉在耻辱柱上,因为法医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
这是杨璟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之谈,套用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同样适用。
所以在贾似道没有被自己抓住把柄之前,杨璟不能一概而论,将贾似道当成大奸臣来对待。
如果真的将他当成大奸臣,倒不如让这些红旗墰的杀手趁机除掉他,南宋或许又是另一番新格局了。
可杨璟不能这么做,因为即便是奸臣,在历史进程之中也有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和效果,无论如何,起码目前来说,杨璟还不能看着贾似道就这么被杀死了。
心中如此一想,杨璟便带着人手赶到了偏殿,果真见得十几名刺客正在冲击偏殿,这些红旗墰的刺客也着实厉害,甚至比大殿之中那些的水准还要高一些。
可惜大殿中的刺客已经全军覆没,杨璟方面士气如虹,又有内等子相助,从后头杀出,很快就解除了贾似道的危机。
贾似道见得场面都安稳了下来,这才从偏殿的森严保护之中走出来,见得是杨璟救了自己,也说了不少客套话,得知大殿之中的事情之后,对杨璟更是刮目相看。
眼下龙山观不安全,贾似道已经派人去召集颜明直的殿前司禁军,以及赵宗昌的临安府官兵,务必要在天亮之前,将事情平息下来。
彼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能够继续在这里开展庆典活动,毕竟庆典的日子不能随便改,地点也不能随便改,太后的寿辰可是大事,全国人民都因此得以放假,可谓普天同庆的大日子。
贾似道毕竟是官场老手,危机处置能力也比其他官员要好太多,有他主持大局,杨璟也不需要多余操心,很快便退出了偏殿,因为距离天亮也没多少时间了,该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趁早解决的。
因为从那绝色女子和杀手们口中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杨璟便与胡命桥商量着,将瑞国公主和高采芝留了下来,让贾似道派重兵把守。
而胡命桥带着内等子,与刘汉超等人一道,前往松晏修炼的禁地,龙山观的玉环洞天。
从红旗墰杀手的口中得知实情之后,杨璟心里其实并不好受,因为他或多或少都误解了松晏真人,或者说他的姑奶奶杨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