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思考班底(2 / 2)
“太子妃如何了?我刚还召孙伯扬前来询问。他道一一切都好的。太子妃有孕,对于皇家来说乃是一大功,倒不能为了宠爱的良娣良媛,而让太子妃心情不快了。”长泰帝殷殷提点道。
这一番,不是他这个父皇应说的,然而不知道是病重,还是因为其他,长泰帝对太子的日常起居,反而关心得多了,连这等内妇之事,都问了出来。长泰帝记得,张盛隐隐说过。道太子良媛甚得太子欢心。
“谨遵父皇教诲,儿臣省得。”太子自然恭敬接令,心里却不以为意。长泰帝最近越发在这样的小事上,纠结起来。对这一点,太子虽然不说,心里却是颇为厌烦的,宠谁爱谁,这样的小事,怎么拿出来说呢?
再说了。父皇最宠爱的,也不是母后啊,反而是母妃。
长泰帝不知道太子心中所想,在说完太子妃有孕一事之后,就开始询问朝堂之事。他的精神不能维持太久,大多时候。都是太子在叙述,长泰帝在闭目倾听,最后才会提点几句。
“父皇,中书令韦大人已经乞骸骨了,尚书左仆射萧大人也有此意,前四卿之中。就只剩下卞大人了,门下侍中一职。是否需要替补上来?”到了最后,太子问了这个问题,也想听听长泰帝的考虑。
虽然韦景耀和萧厚仁,早就不上朝,但正式提出乞骸骨,这是一个正式请退的标志。前四卿的人选,乃是大永的朝臣柱梁。太过重要了,由不得他不谨慎。
听了太子的话语。长泰帝仍然没有张眼,但他心中,也在思考了。关于前四卿的人选,在他春季发病之初,就一直在考虑了,到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人选。
韦景耀做了太久的中书令,就算不自请乞骸骨,等到自己一旦崩天,不自请,也必定要退了,这是祖制所定。接替韦景耀的人选,当是沈华善莫属。
这些年来,长泰帝一直在用沈华善,用他来磨砺太子,现在太子堪堪能独当一面,沈华善功不可没。沈华善还是中书侍郎,对于中书省的实务运作,十分熟悉,擢升他,也是正常的。
长泰帝一直压着沈华善三品官的位置,一是为了让沈华善担任太子詹事这个职位,二也是为了太子班底考虑,总要压一压,沈家这块磨刀石,才会用得更顺手。
至于门下侍中,在申科过世之后,长泰帝并没有擢官补上。反正门下省现在有左良哲打点着,一切也颇为顺心。对侍中这个人选,长泰帝不急。
卞之和是朝中重臣,能力是有的,也是慕妃的兄长,长泰帝正是感念这一点,才会让他担任尚书右仆射一职。如果慕妃育有孩儿,对于卞之和,长泰帝就要重新考虑了。但是慕妃无所出,这样一来,卞之和倒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反而是尚书左仆射这个人选,长泰帝悬而未决。吏部尚书温圭章是个不错的官吏,然而为人过于老成,若是担任左仆射一职,并不十分适当。这京兆之中,还有谁可担任尚书左仆射呢?还是说这大永七道观察使之中,谁可胜任?
长泰帝断断续续在考虑,从年初到如今,这个人选都还没有确定,所以最后他只对太子说了一句话:“此事,朕自有决断。你处理到日常朝政便是。”说罢,又闭上了眼睛。
在长泰帝思考着前四卿人选的时候,沈华善也在思考着接替的事宜,不过他考虑的,不是前四卿,而是自己致仕的问题。
沈则敬因为在昆州立下那三道重要政绩,官职等第又增加了,现在已经是正四品上的官职。若是他再进一步,就是三品官员了,沈华善也到了不得不退的时候,这是大永为官的定制度。
父子同朝为官,子三品,父致仕避官。
关于致仕这个问题,在沈则敬就任京兆少尹的时候,沈华善就思考过了。当时考虑的,主要是将沈家的子弟撤出京兆,现在,这一步基本做到了,就连沈则敬,也被他放到了西宁道。
现在,沈华善感到,自己离致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万一皇上大行,自己就任中书令,也最多三年,就要致仕了。三年的时间,足够敬儿再升一等了,他就任三品官员,也可以接替自己的仕途资源了。有些资源,是要有匹配的等第官职,才能用得上的。
沈华善想着,该是时候为沈则敬胜任三品官,打造合适的班底了。张澍、楼盛怀、古文澜等人,经过多年的历练,现在,也是五、六品官了,也能派用上场了。
可是,尚未等沈华善将这些班底调妥,对于沈家而言,一个大变数就出现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三更!谢谢梅舒、奶油小惜、酷酷蛇、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的粉红和评价!谢谢大家!推荐作者娘城的古言新文:《妃子守则》(书号3057532)妃子爬墙,王爷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