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攘外必先安内(2 / 2)
朱兜兜暗自摇了摇头,后笑道:“张勋大人啊,小官知道的历史不比你少,攘外必先安内比你了解的多的多的多。你知道蒋委员长吗,知道毛领导吗,他们都提过攘外必先安内。‘要打倒帝国主义。就必须要打倒国民党,而且实际的经验将告诉他们,只有苏维埃政府,才能同帝国主义做彻底的斗争。’你知道这是谁谁谁说的话吗,最后事实证明此话没用。皇上,先对外后安内此为大计啊。”
乌士保王爷站出来道:“皇上。老臣认为朱大人此言不假,国乱乃是我民族之动荡,这属于自家事。而外国侵略者则是入侵,这称之为敌人,我们应当先对付外敌,方可安心平定内乱。”
刑部尚书刘振龙道:“微臣附议。”
镇国将军站出来道:“老臣自然是希望打仗,无论是对内对外,老臣都无异议。不过方才听朱大人与乌士保王爷的话后,觉得我们应当先对外。毕竟外敌难测而家乱好平。”
徐元梦冷哼道:“此言差矣。国乱并不是简单的家乱,国乱的严重性胜过一切外敌。况且八国联军的人数稀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而国乱则是威胁到了数个省地。如果不养加制止,只怕无敌没到内地,大清便不再是大清了。要知道汉人的人数太多了,多国满族数百倍。皇上”
雍正点点头打算说话,朱兜兜打断道:“徐大人,我想你是误会了。你用词不当啊。什么汉族、满族的,我们国内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生活在华夏地界里,我们是中国人。ok!”
众大臣暗自思索时,李光地突然鼓掌道:“朱大人说的不错,我们都是中国人,不应该分什么族类。难道人类要种族歧视吗。我们愈来愈不如先祖,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可没有出现过族论啊。不过微臣举得无论先对付外面的还是内部的,都要快,正所谓快鱼可吃慢鱼也。”
首辅总理大臣八王爷说道:“西汉时期,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引起当时朝廷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或认为时机还未到,以窦婴为首的一派认为当时应一致对外,对付匈奴;晁错以政治家的眼光说服汉景帝最后选择继续和匈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和守边备塞以及削藩上。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臣弟认为攘外必先安内。皇上,三思。”
总理大臣马齐道:“皇上,当年明军在松山之战惨败后,兵部尚书陈新甲上书崇祯皇帝,要求与关外清朝议和,先安内对付农民军,崇祯也有此意,但又不愿承担“议和”的名声,命令陈新甲秘密从事。但陈新甲做事不周泄密,朝臣上书反对,崇祯不敢担当,于是杀陈新甲,罢议和事。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次延缓危机的机会。两年后,明朝就在两线作战中亡于李自成。这就是没能贯彻“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例。臣认为先内后外!”
福全:“臣附议!”
张廷玉:“臣附议。”
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王爷、李光地、满都护、阿布兰、王鸿绪、何焯、张明德、勒席恒、陶赖、马尔齐哈、栾廷芳、郭允进、徐元梦、巴海、鲁尔金、乌尔陈、苏尔金等等跟着表明了附议。
朱兜兜叹了口气道:“好吧,你们讲的很对。我附议!”
待得朱兜兜附议后,刑部尚书刘振龙、镇国将军、正红旗乌士保王爷、京五营将军王大雷、陈虎、巴德尔、曲大荣、苟连天、王勇、陈海涛、纳兰杜图、陈志朋,乌雅术等等跟着支持了附议。
雍正看着堂下的百官,没有说话待得好久之后才道:“众位爱卿听旨,朕决定先平内再对外。命山东总督、巡抚调遣兵马,围堵八国联军水师与青岛海,天津水师进入青岛海协助围困。国内平乱抓紧,务必在三个月内收尾。”
说完话,想了想接着道:“阿布兰听旨,朕命你为谈判大臣,即日启程赶往青岛,与八国联军指挥谈判。不为成果,只为拖延时间,拖个三四个月算你大功一件。好,退朝。”
朱兜兜上前道:“皇上,微臣有事要奏。现在国内大乱,兵马将士大量的需要,臣认为应该成立新的兵种,同时开设新型军校,以供有新思想的将官培训。”
雍正道:“此时你可与兵部商拟,如无异议便可举办,一切由爱卿负责。退朝。”(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