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九十八章 中医,中医(中)(1 / 2)
最快更新重生之掌控世界最新章节!
值得说明的是,在华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神“给气”这个细节,而《说文》中的这个解释恰恰弥补了神话的缺陷。从这一点,我们再一次震惊于世界神话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远古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
因此,中医并不针对**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身体就必然健康,为此中医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用在于协调双方的平衡。
中医的存在恰好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这个生命体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
有人推测,中医的基本原则可能是这样的:精神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间各种作用力影响时,它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当它不健康时,就直接表现为**疾病。同样。**自身的病变也会影响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
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矾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举一例子,古老的中医学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里找不到依据。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试验时,未发现任何反常的现象。心跳、体温、瞳孔、肠胃均属正常。再比如。“半夏贝母反乌头”,在药理试验时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以推断,“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则所针对的并不是**,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说:如此的配伍会伤害精神生命。
中医学号称华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里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华国的中医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它从来就不主张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人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当中。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讲到疾病时总离不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强调思、忧、恐。喜、惧等等内在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上,思则气结。”故有“思伤脾”、“恐伤心”、“忧伤肺”之说,中医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绪、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东西。
比如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的“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化的失调,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讲的“气”,不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它都不像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类似灵魂一样精神的东西。因此,基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以精神体为服务对象的医学,方法在于协调精神体与**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基本理论之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盛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促使阴平阳秘,补偏救弊。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于沟通物质**与人类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中医称之为“中介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