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主动与被动(1 / 2)
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五十七章 主动与被动
客观的讲,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在31日登陆勘察加半岛,算不上惊人之举。
早在30日下午,n与nbc等美国新闻媒体、法新社与德通社等欧洲新闻媒体、以及半岛电视台等全球知性新闻媒体就通过报道、评论等方式,预测共和国军队将在近期攻打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中美国新闻媒体还断言共和国军队将登陆勘察加半岛。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在31日登上勘察加半岛,无非是来得太快了一点,让人觉得有点惊讶,连惊奇都谈不上。
理性分析,共和国出兵攻打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意义确实不大。
众所周知,共和国向俄罗斯宣战的理由是俄罗斯出兵入侵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作为哈萨克斯坦的盟国,有责任与义务代替哈萨克斯坦对侵略者发起反击。虽然在宣战声明中,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着重提到,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为辽阔的国家,所以共和国的反击不会局限在某个方向上,而是根据消除俄罗斯战略威胁的现实需求,选择最恰当与最合理的作战方式,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在前面30多个小时的战斗中,俄罗斯就算对共和国构成了威胁,而且将战火烧到了共和国境内,共和国也没有理由去攻击距离本土几千千米,而且没有部署任何战略力量的地方发动一场登陆作战行动。用法新社的评论来说,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实质上是“反击过当”。显然,法新社的评价已经非常客气了,用n的评论来说,共和国是以反击的名义侵略俄罗斯。
不可否认,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国际舆论肯定会两面化。
问题是,从法理上讲,共和国确实没有理由攻打勘察加半岛,至少没有理由出兵占领勘察加半岛。
万幸的是,这是世界大战,不是局部战争。
不管共和国出兵攻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有没有道理,谁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也没有能力阻止共和国军队登陆勘察加半岛。
即便从军事角度讲,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31日当天,在消息得到确证之后,半岛电视台就对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做了全面分析。按照半岛电视台聘请的军事专家的评价,仅以军事价值而言,共和国军队在开战初期攻占勘察加半岛的收获不会比付出的代价高多少。虽然该军事专家肯定了勘察加半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重要性,也点明了共和国出兵的理由,即巩固太平洋战场上的左翼防线,防止美国从北面南下进军日本,从而攻打朝鲜半岛、对共和国本土构成威胁,同时迫使美国为保护阿拉斯加分兵北太平洋,至少在北太平洋上驻留一支舰队,达到分散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目的。但是从根本上讲,勘察加半岛的利用价值非常有限,归根结底,就是该半岛上的基础设施非常简陋,难以支撑大规模作战行动。
针对这一问题,该军事专家做了详细说明。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勘察加半岛能够成为进攻北美大陆的跳板,哪怕成为在北太平洋上作战的战略保障基地,早在100年前,前苏联就应该加强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将其打造成前沿军事要塞。事实上,直到解体、前苏联在勘察加半岛上也只修建了一座潜艇基地与几处防空阵地,不但军事设施少得可怜,就连基础设施都极端落后。归根结底,除了受前苏联战略选择的影响之外,与该地区的实际军事价值不无关系,即勘察加半岛很难成为进军北美大陆的跳板,甚至没有成为舰队的战略基地的基本条件。
当然,有人认为,可以在占领后修建基础设施,增强勘察加半岛的支援能力,从而使其成为战略进攻基地。不可否认修建基础设施不算什么难事,以21世纪中叶的技术与工业实力,加上共和国已经在做战争动员,修建一条穿越阿尔丹山原,跨过勒拿河、因迪吉尔卡河、科雷马河、阿纳德尔河等数十条河流,绕过品仁纳湾,从涅留恩格里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绵延今3000千米的铁路也不是什么难事,工期最多3年。问题是,3年之后,还有必要修建这样的铁路吗?更重要的是,修建这么一条铁路的巨大投入,到底能够带来多少回报呢,其中对战争的帮助又有多大呢?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很简单,那就是将勘察加半岛变成战略进攻阵地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由勘察加半岛作为战略进攻阵地所带来的好处。
事实上,直到战后,共和国有没有必要在战争初期攻占勘察加半岛的争论都没停止。
反对者的观点很简单,即勘察加半岛的军事意义并不大,没有成为战略前进基地的基础条件,而且在整个战争期间,也没有成为共和国进军北美大陆的平台,共和国军队甚至没有在这里部署多少作战部队。支持者的立场也很明确,即攻占勘察加半岛的代价并不大,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比如屏蔽了日本,使得美国无法利用日本,保护了朝鲜半岛与共和国本土,使得共和国周边最大的铁矿产区没有受到影响(朝鲜的铁矿石储量非常惊人),也达到了牵制美军的目的,对战争进程战胜了重大影响。
问题是,不管是谁,都没有搞明白一点,即有必要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出兵吗?
以过来者的立场看,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关键是,攻打勘察加半岛的作战行动明显是在战争爆发前制订的,而共和国的领导人能够提前预见到战争进程肯定不太现实,因此不能用后来的战局变化作为攻打勘察加半岛的理由。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共和国当局凭什么做出攻占勘察加半岛的决定的?
只有一个解释合情合理,那就是真正价值并不是占领勘察加半岛。
事实上,当时最受关注的,也不是勘察加半岛方向上的行动,而是在硫黄岛海域集结的共和国西太平洋舰队在南下的时候,突然从美国海洋监视卫星的眼皮下面消失了。虽然共和国没有向美国宣战,美国当局也没有在31日天黑之前发表任何与战争有关的声明,甚至没有谴责共和国攻打勘察加半岛的作战行动,但是谁都知道,中美决战在所难免,关键就是谁来点燃这场战火了。
毋庸置疑,最急的肯定不是裴承毅。
杜奇威是在与考彭特上将、帕里斯上将、以及太平洋战区司令斯坦因上将商讨共和国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岛的时候收到消息,得知拥有3艘“北京”级航母的西太平洋舰队突然不知去向。虽然就连杜奇威都认为,“北京”级航母的性能非常落后,哪怕在第二次大规模改进的时候配备了几套末段拦截系统,加强了对付高速非制导弹药的能力,其作战能力都非常有限,但是谁也不敢怀疑共和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力,特别是那几艘新式巡洋舰的综合作战能力。
确认消息无误之后,杜奇威当即就给三位将军下达了命令。
毫无疑问,关键就是美国海军。按照杜奇威的要求,驻扎在关岛的“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将向东撤退,与部署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主力会合,并且做好迎战共和国海军的准备工作。作为配合行动,陆战队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做好随时调动的准备。按照杜奇威的部署,只要做出了参战决定,陆战队就要迅速增兵澳大利亚,巩固澳洲的防御,防止共和国军队突袭澳洲。太平洋战区的调动工作也得加紧进行,主要就是为各参战部队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虽然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应该由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来调动舰队与陆战队,但是总统是美军最高统帅,在总统亲自干预的情况下,斯坦因上将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指挥军队调动了。
随后,杜奇威联系上了安杰洛第上将。
与共和国军队一样,在整合天军与空军的时候,由天军吞并空军,为了照顾《斯德哥尔摩协议》而没有取消空军,所以安杰洛第是美国第一位身兼两大军种司令的将军,也是美军中最有影响力的上将。当然,如果算上杜奇威的话,安杰洛第只能算得上是第二有影响力的上将了。
杜奇威找安杰洛第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搞清楚美国天军能不能在开战之后摧毁共和国的军事卫星系统。
按照杜奇威的说法,战略防御系统中的天基拦截部分也属于军事卫星系统。
对于这个只需要回答“能”与“不能”的问题,安杰洛第给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