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刘备称王(2 / 2)
刘备请求封王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他在奏折中指出,如今的大汉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持着统一,其实暗地里早已是四分五裂,燕王敖烈、司空曹操以及江东的扬州牧孙策,这些人都是一时之枭雄,难保日后不会因为手握重兵而进行分裂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刘备自愿请缨,一一将这些人铲除,但是正所谓师出无名,所以他才请求刘协封他为汉中王,让他代表朝廷,去将上述几人一一铲除。
第二点,刘备身为益州牧,但手中却掌握着益州的东、西两川和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身份与权力明显不对等,为了更好地为刘协治理好这些地区,所以刘备认为自己理应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中的权力,为大汉守好南边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阶又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刘备这一招连消带打,当真是阴狠毒辣,明目张胆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却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占足了道理,让人偏偏不能斥责与他。顶多只能说他是功利心比较重而已。更何况,执掌一方的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燕王敖烈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有了敖烈在前面做铺垫,现在刘备伸手要王爵。倒也不显得如何突兀了。
对刘备请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诸侯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曹操显得乐不可支,这样一来。曹操确信敖烈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牵扯到这件事上,自己便能够趁机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了。正如曹操所料,敖烈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显得很是愤怒,刘备这是**裸的分裂国家!可是,在刘备请求封王的这件事上,他却没有表露出丝毫自立的意思,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朝廷规矩来办的,这就让敖烈有心前往征讨刘备,却又师出无名。毕竟,刘备可不是那个蠢货袁术,他可不会留给敖烈出兵讨伐的破绽,刘备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而在江东,孙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是浑然没有在意,在孙策的心中,他只关心江东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东,他才没那个心情去管刘备称王还是称帝呢。对此,孙权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最好还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师父敖烈通通气,如果敖烈要出兵征讨刘备的话,孙权建议孙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马,跟随在敖烈身边以壮声势,同时还可以为江东捞取到一些好名声,显示出江东子弟忠心于大汉的决心。孙策思量再三,决定采纳孙权的意见,派人从海路出发,直达渤海湾,向敖烈征求意见。
对刘备的所作所为最为愤怒的人,不是敖烈、曹操和孙策,而是当今的大汉天子刘协。在收到刘备奏折的当日,刘协气的脸都歪了,这个刘备早已被自己开除出了汉室宗亲的行列,凭什么请求封王?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封他为王?
气愤之下,刘协一把将刘备的奏折摔在了地上,对满朝文武阴沉的说道:“刘备自请为汉中王,简直是藐视于朕!朕要御驾亲征,讨伐刘备!”在敖烈的护翼之下,刘协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傀儡,他的手里有兵有将,也有自己的地盘,而且还和敖烈一起并肩作战,经历了洛阳保卫战等几场战役,在刘协的心中,战斗的种子早已是生根发芽,因此,他才会决定御驾亲征。
听到刘协这么说,立刻吓坏了满朝的文武,尤其是皇甫嵩等老将,更是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们看来,刘协是打过几场硬仗没错,但在那些战役中,指挥战斗的是燕王敖烈,天子刘协只不过是跟随在敖烈身边的看客而已,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刘备的对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没有长年的战争磨练,是绝无可能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刘协指挥战斗的水准,在皇甫嵩等老将眼中,甚至连入门的水平都还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让他御驾亲征,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可怎么办?
皇甫嵩连忙站出来,刚要劝谏刘协几句,刘协先一步开口说道:“自古君无戏言!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了。朕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做傀儡之君!否则,朕有何面目于九泉之下,去见我大汉的列祖列宗?皇甫老将军,你可还能再上战场否?”刘协的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颇有明君的气概,让满朝文武原本已经准备好的劝谏之言,再也说不出口了。
本来是打算劝谏刘协的皇甫嵩,也被刘协的话挑起了胸中沉睡已久的战意,当即拍着自己的胸膛道声说道:“回禀陛下,廉颇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为何不能征战!老臣请命为大军先锋,为陛下开辟通道!”
于是,刘协生平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这样定了下来,让皇甫嵩率军两万为先锋大将,传令镇守长安的朱皓和皇甫坚寿分出一人来,带兵一万西出长安,以为左翼部队;让伍琼、伍习兄弟带兵一万由潼关出发,经斜谷关奔汉中,为大军的右翼;以刘陶为粮草押运官,率军五千在后督运粮草;刘协自己带领钟繇等二十多位文武重臣,率军三万为中军,前后共起五路大军,合七万五千之众,直奔汉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