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韩楚易地(1 / 2)
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王上!臣以为此事不妥!”左徒黄歇一听说楚王有意要和和韩国易地,马上就急了。?。。
颍水以西,淮水以北的地区靠近中原,由此地西可略南阳,北可下新郑、大梁、洛阳,乃是楚国北上与中原各国争霸的一条必经之地。何况,楚国的陈县、巨阳、寿春等繁华之地皆在颍水东畔,颍水以西被韩国占据的话,淮泗流域又被齐国霸占一部分,地处颍水、泗水之间这些城邑将被韩、魏、齐包围,有被蚕食的风险。从更从长远的角度说,失去这些地方,意味着楚国退出了中原争霸,不得不龟缩在南方。这明显不符合楚国一直谋求的大国形象!
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别人可能不知道,但黄歇不可能不知道。韩国甘愿多付出两百里的土地来易地,就是想要限制楚国的势力往北方拓展。等楚国醒悟过来,想要反悔也晚了。何况,颍水以西,淮水以北的地区多是平地,少高山,养活的人口绝不是黔中可以比拟的。一个靠近中原,一个地处西南一隅,影响力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保留颍水以西,淮水以北,楚国的影响力、话语权就在,少了这些地方,韩国就仅仅是一个南方的大国。眼下,楚王被表面巨大的利益蒙蔽了眼睛,身为臣子的黄歇自然要劝谏。 楚王的脸色立即晴转多云,待发现黄歇说得信誓旦旦,很是奇怪地道:“韩国以三倍之地换寡人的颍淮之地,于楚国大利也!左徒何出此言?”
群臣也是疑惑地看向黄歇。楚王的兴奋之情无疑透露他本人很愿意达成易地的约定。韩国莫名其妙地犯傻做这种蠢事,群臣都巴不得楚王早点答应下来,免得韩国反悔。这可是足足多出来的两百里之地啊!而且不费一兵一卒!想想为了将土地拓展到巫县,楚国就付出了超过四万的伤亡,就知道开疆扩土多么不容易了!当然,韩国是个例外,每次都是坐享渔翁之利,冒险动用大军攻略秦地。楚国这次就是吃了一个暗亏。
“颍淮之地地势平坦而土地肥沃,养民十万绰绰有余,此一利也;靠近中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西可去南阳。北可上颍川、东可归淮泗,南可进江水,此二利也!反观黔中,地方五百里,多山而少地,民少而物瘠。西有高山所阻。东有大河拦路。南面更是不毛之地。以颍淮之丰换黔中之贫,臣以为。实在是谬矣!易地一成,天下怕是皆笑我们楚国。” 而且,讲富饶的土地,楚国这样的地方多得是!又不是非要颍淮之地不可!!楚国缺的不是地,是人口,是大国的尊重!对楚国来说,面子胜过一切!谁知道,若是拒绝了韩国的“好意”,韩王会不会恼羞成怒地发兵呢!对楚国来说,韩国是北方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尤其是在韩国击败赵国以后。搞好了和韩国的关系,楚国还会怕魏国、齐国吗?人家韩国的御史大夫已经暗示地很明显了,只要自己有意收复被齐国侵占的淮泗之地,韩国绝不阻挠。甚至会帮忙说服魏国也保持中立!这样的条件多好啊!韩国的诚意多足啊!
嗯!楚王才不会承认,他自己对范睢信誓旦旦保证要送的第二件礼物已经垂涎已久了!楚王是个好同志!才不会为了自家私欲出卖国家利益嘛!
“王上!臣以为易地之事对我楚国有百利而无一害!”黄歇刚刚说完,太傅立马跳了出来。
楚王顿时喜笑颜开,鼓励道:“太傅请讲!”
得到了楚王鼓励和范睢贿赂的太傅激动地满脸通红,大声说道:“黔中地方五百里,颍淮之地方还不到两百里。两地民相差不过数千户,田地也不过相差数千亩,几可忽略不计。但黔中多林,林多则可造船,可建房,可筑城,可取柴,可造箭。山多林多野兽自然也多,其肉可食,可祭祀,其毛可御寒,其皮可制甲,其筋可制弓,此百利也!”
说完,太傅故意停顿了一下,朝黄歇不以为然地看了看,才继续说道:“黔中在手,郢都将无南面之忧。相反,颍淮之地临近中原,中原乃四战之地,战事稍起,颍淮之地就有被席卷裹挟的危险!救之,我楚国就会受挫!不救,则白白丢失颍淮之地。且夫韩强而楚弱,韩国为了拉拢我国,令我们有望在故土上祭拜祖先,特意献出黔中之地,我国若是拒绝的话,弗了韩国心意还在其次。他国也会笑话我们楚国优柔寡断,不敢凭空增加三百里之地。更何况,淮泗流域大半还是齐国手中,我们还需仰仗韩国出力,又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得罪韩国呢!”
“是啊!是啊!韩国刚刚击败赵国,声势正隆!韩国主动送我们好处,我们不接受的话就是平白树立了一个敌人!拒绝易地万万不妥!”
“太傅说的很中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易地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绝对不能拒绝!”
很快,楚国的群臣一个个站了出来附和太傅的意见,响应左徒黄歇的居然寥寥无几!
楚王趁势站了起来,说道:“寡人心意已决!和韩国易地之事就这么办了,越快越好!”
秦国,咸阳。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秦国上下消化巴蜀失守的事实。毕竟。自从汉中失守的那一天起,秦国就已经准备好接受最坏的结果。虽然这一天来的比秦国预料地还早一些,也难接受一些,但终究在秦国的承受范围内。日子虽然难过也要过,不是吗?!
对秦国来说,这次和前几次一样,得利最大的依然是韩国,受伤最重的依然是秦国。易地成功后,韩国正式有了颍淮之地,加上之前从魏国手里得到的上蔡、召陵数地和更早的舞阳、叶阳。韩国理所当然地重新设置了一郡----名为汝南郡,郡治上蔡。算上新得到的巴蜀两郡,韩国悄然间拥有了八郡之地。其地域之广,仅次于楚国。就连励精图治多年的赵国也要甘拜下风。
对于韩国的扩张,齐国、魏国蚕食赵地,楚国的自鸣得意,燕国的碌碌无为,秦国一直假装淡然处之。这并不是秦国不作为。而是秦国清楚。这不是自己作为的最好机会。秦国确实按照赵国的请求出兵了,只是没有强攻河东而已。可结果呢,不争气的赵国没有打压成韩国。反而被韩国挫了锐气。如果不是有更加悲催的齐国作为陪衬,赵国的面子算是彻底丢尽了。
在意识到赵国没有全力攻打河东的那一刻起,秦国就决定了任由中原乱糟糟的形势继续。秦国不傻。河西的赵军都不忧心邯郸,秦国又何必冒着巨大的风险充当赵国的马前卒呢!毕竟,秦国只是赵国的一纸盟友,不是小弟!
这次风起云涌席卷六国的连绵战事,秦国很好的扮演了看客。毕竟巴蜀和秦国隔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汉中,秦国也只能听之任之。也许是看客的心理,反而让秦国更加地清晰地看清了韩国的一系列动作。
就拿这次,韩国几乎是倾尽了举国之兵,又是牵制秦国,又是打压赵国,终极目的就为了一个----拿下巴蜀。其冒险精神之强,绝对令天下列国都难以望其项背。秦国这些年在韩国身上吃的亏多了,也开始利用这次机会认真研究韩国。孙子说得好嘛,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仔细计较起来,韩国除了一开始是诚心依附赵国、魏国,狐假虎威收复了颍川,后面对赵国、魏国完全就是貌合神离。无论是借助秦、赵、魏三国争霸太原、河东的机会奇袭南阳,还是借六国伐秦的时机远征汉中,抑或怂恿楚国与秦国交恶,待双方两败俱伤时兴兵取巴蜀,这些本该是秦国玩的最熟的东西,韩国玩的也是炉火纯青。
秦王思考了一整夜,终于得出一个结论---韩国从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开疆扩土。让魏国挡在抗秦的第一线,以汉中、武关锁死秦国南下的道路,将巴蜀、南阳作为最大的粮仓,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图显露了出来。
韩国弱小的时候,地处四战之地是一个死穴,但如今,在秦王看来,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优势。这次赵国为何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就是因为韩国占据了上党!距离韩国、魏国只有百十里之遥的邯郸一下子成为赵国的死穴。还有魏国,不也正是因为大梁距离韩国太近而受韩国的影响颇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