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朝堂之深(中)(2 / 2)
我没有发表意见,反而静静的听他说下去。小狐狸也从我怀里钻了出来,饶有兴趣的看着那老头讲故事。
谢中亦定了定神后,又继续说道:“当时,老臣和陶大人知晓此事后,均十分恼火。一同赶往沿海地区,用特定的联络方式,找到了他。我还记得当时,我和陶大人是如何指责他的不是,竟敢公然违抗朝廷的禁令。但是祁三,却并不恼火,反而与我们解释起来。并且,带着我们在沿海地区巡查了一番。出乎我和陶大人的意料,那里的百姓,生活的竟然非常好。没有一户人家,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比起中原腹地百姓生活,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祁三当时,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他在海禁的打压之下,还能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若是全国解除海禁,可以与他国自由贸易的话,那全国总体的百姓生活水准,不是能够提升很多?当时,我和陶大人也是很心动。但是理智却克制住了我们,在随后的五年间,祁三的贸易路线越做越大,闽浙沿海地区的生活水准,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祁三还告诉我们,他正在积极打压为祸我朝海疆的倭寇,甚至于好几次,已经反攻到了倭国。威逼利诱倭国国王,大力围剿那些自称浪人的倭贼。”谢中亦说到这里,不由得神采奕奕起来。
“祁三他用武力,财力,以及控制其经济命脉的手段。将倭国的国王,牢牢掌控在手里。在大力围剿倭贼祸乱时,更是控制了倭国附近几个岛屿,建立成了周边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将贸易得来的钱财,通过沿海地区,逐渐转流到大吴内地。”谢中亦说到这里,双目放光道:“事实证明,祁三的手段,十分的有效。在他发展至巅峰时期时,大吴境内出现了罕见的繁荣。那几年饿死冻死之人,比任何一个一段时间要少上许多,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接下来,我来说吧。”陶迁站向前一步道:“我和谢大人,终于在第二十年的时候,承认了我们的失败。并且认同祁三的手段,是正确有效的。所以决定,三人再次联手,共创大吴繁荣之治。我和谢大人利用为官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四下活动。欲鼓动先帝,解除海上禁令,全面打开贸易市场。先帝当时确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且有答应的迹象,所以便让当时浙江巡抚胡宗随,先将祁三招安下来。”陶迁说到这里,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们那祁三兄弟,脾气倔犟的很,他对朝廷并没有信任感。他扬言除非朝廷先行解除海上贸易禁令,否则他绝对不会主动投降于朝廷。”
陶迁又继续说道:“当时先帝很是恼火,决定派兵围剿祁三。然而祁三纵横大海多年,海战经验丰富,且基地纵深到扶桑海域至南洋海域,大吴海军长剿无功之下,反而损失了颇大。”
“那祁三,真的如此厉害?”陶迁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插嘴问道:“我大吴海军,真的如此无能?”
陶迁深深地望了我一眼道:“当曰,先帝也是说了这么一句。后来便退兵了。在退兵不久后,先帝突然召见我和谢大人见驾。因为先帝从某处得知,我们三人,乃是同乡同窗好友。本来我和谢大人以为绝无生路了。岂料先帝此时,竟然又改变了主意了。说是只要我等能够说服祁三投降朝廷,朝廷不仅不会难为他,还会封他做海卫司总督,总管我国沿海海疆。”
“这是好事啊?”我拍了一掌道:“若真的令那祁三做海卫司总督,我大吴中兴有望了。”
“吾主圣明。”陶迁和谢中亦,均是浑身一振,重重地跪拜下来道:“若当时是皇上在位的话,我朝时至今曰,定当真正意义上的国富民强了。”
我从金龙椅上站了起来,遥遥虚扶一把道:“两位爱卿有伤在身,快快起来。”
“谢皇上。”陶迁和谢中亦,蹒跚的爬将起来。
“如今我朝并无中兴,难道是又出现了什么变故不成?”我疑惑的问道,心中却暗自嘀咕道,那可真的是一件好事,那祁三已经完全将海外贸易路线建立了起来。只要能够招安下来,再委以海卫司总督,定能大幅度增加国力。若是不放心那个桀骜不训的祁三。可以秘密派遣得力宠信,逐步逐步将其的势力侵蚀过来。
“回禀皇上,正是有了变故。”陶迁突然老泪纵横道:“当曰老臣亲自去劝降祁三,祁三自是信任我们两个,便同意招安。然而他人一到京城,却被立即解押进了天牢之中。”
“什么?”我重重地站起身来,愕然的惊呼道,心中暗自惊疑不定,此时乃是大大有利的事情,为何会突然解押至天牢之中呢?切合今曰之事,这祁三恐怕没有什么好下场。而且,那遍布海外的贸易航线,也完全没有继承下来一丝一毫。我以前那个混蛋皇帝,倒底是怎么做事情的?我在心中,恶狠狠地骂道。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