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侦察队(1 / 2)
第十四节 侦察队
“临高。”北炜拿着俄罗斯产的红外线望远镜喃喃自语。红外望远镜下的景象有点模模糊糊的但是大致轮廓都看得清。
北炜过去也曾经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保留完整的山西平遥、湖南凤凰到仅剩下墙基的古城见识过各种各样古代城池。但是象临高这样的县城还是第一次看到――椭圆形的东西长南北短。形象的说象个橄榄。
整座临高县城座北朝南背靠高山岭面对文澜河。河流在这里自南弯曲向东北流去形成一个拐弯江水环保抱城池“因河为池”没有专门的护城河。
目测城墙的高度大约在7米左右。城周长很小北炜估计也就15公里之间。小虽小设防并不差各城城门都有谯楼似乎还有炮位墙体全部包有砖石。明代在城市设防上是很舍得花人力物力的就连这样的边陲小县都是壁垒森严。北炜想起自己旅游去过宇宙大国的一个古城遗址:乱石+泥巴胡乱堆砌起来的所谓城墙还没自己读过书的小学的围墙高城门就和火车路基下的过街隧洞一个样子。真不愧是周游世界向四大文明古国散布过文明火种最后退隐半岛上的宇宙第一大国。
此刻从红外望远镜里可以看到城墙上篝火灯笼一个连一个士兵们在来回走动巡逻看起来守御很严密。不过即使他这个从没研究过古代战争史的人也看得出城门的设防有很大的漏洞。东西两门分处于橄榄的两端完全向外凸出两翼毫无掩护攻击者完全可以集中猛攻尖端的城门完全不必顾虑两翼的火力。至于面对文澜江的南门又在整个‘橄榄’的中腰部最凸出处。
东门外模模糊糊的有一些建筑但是全无灯火一片死寂。南城门外的文澜河上还有一座长长的连拱石桥这是永乐年间县丞陆昇在元代太平桥木桥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桥有九孔名为临江桥。
“看来县里已经知道我们来了。”李军小声说。
“别说话注意警戒。”北炜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
黄昏的时候马千瞩找北炜要他带一支精干的侦察队沿文澜河向内陆挺进直插临高县城下。
“以最快动作插到临高城下监视县城动静。”马千瞩叮嘱他“沿路的勘察不是你的任务。”
接到命令之后他立刻从军事组抽调了3名刚休息过的人员又从通讯组里调来1人。挑选了必要的装备稍做准备之后在夜幕降临之后就出发了。
“你们的任务不是打仗以监视对方动向为主没有必要不要杀人。”
根据这一任务性质侦察队员都换上了迷彩服除了步枪之外还特意带了一支带瞄准镜的saiga-308步枪另携带红外望远镜和2瓦电台一部。
夜间越野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对于军人来说并非难事。更不用说他们还每人装备了一副微光夜视镜。稍微困难的是手里没有这个时空的临高地图行进途中很难判断自己的方位因此北炜决定尽量沿着河走――按照本时空的地理资料沿河上溯12公里就是临高县城途中还有百仞滩这样的明显的地标可以作为参考。再配合指北针和地图判读没有向导也不会迷路。
如果是一般的道路12公里即使是普通人徒步3小时也能走到。眼下虽没有道路但是参谋旅行的时候他们就发现文澜河两岸基本没有复杂地形最多有4个小时也够了。
实际上他们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快在佩戴夜视镜的情况下小队沿着河行军一路上没有休息3小时就已经看到临高县的灯火。
隔江选择了一处小山坡这里是一处杂木林正处于县城南门与东门中间的位置与城墙隔江相望可以清楚的监视南门和东门。侦察队员们在这里构筑了观察阵地又洒了驱逐蛇虫的药粉。9月的临高夜晚气温已经很低露水很重队员们用雨布搭起小棚子开始轮班守候。
“队长指挥部叫通了要我们汇报情况。”担任报务员的李运兴报告。
“这是北炜在电报机旁。”
“这是马千瞩在电报机旁你们情况怎么样?”
“很好。侦察队于农历9月1日21时12分抵达临高”北炜低头看了下自己的手表“目前正在观察中。”
“临高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已经进入戒备状态自西向东的南城墙上有大约20人在巡逻站岗。”
“继续监视有情况随时联系。完毕。”马千瞩结束了通话抬头看了下船上的钟时针已经指向晚上九点半d日t时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小时卸下了大批物资和装备海滩基地也初具规模。现在的营地已足以抵御几百名当地武装的攻击。然而各处传来的报告并不乐观。一些基本建筑材料奇缺花费了许多工时建成的设施多半是临时建筑。许多基本民生设施也无法到位。与当地人接触方面为0警戒线上的军事组人员虽然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暂时还没遇到过当地人。烽火台上的瞭望哨发现海面时而有少量帆船过往但是作为临高渔民的主要渔场昌拱湾附近却没有一条渔船出现。显然是给烽火台的报警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