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节 济荒人才(2 / 2)
不过这批股东并不是招商局的董事会成员赵引弓不需要这么多的决策人。这三十六位只要坐等分红就可以。实际的董事会成员只有二家:他自己和沈家。其他股东只是坐享红利而已。这种红利的损耗暂时是可以容忍的首先元老院迫切需要靠日本的资源。其次下一步在杭州开展的活动也需要这样的利益网络加以保护。
赵引弓诸事具备。便和杭州教会内的几位缙绅一起动身去杭州府和钱塘、仁和二县衙门拜客。
原本凤凰山脚下的慈惠堂的会董们主要是来自杭州城内的奉教缙绅善堂的影响力并不大。赵引弓在凤凰山脚下修建规模宏大的难民营的时候很引起了一些人的诧异。
然而很快赵引弓和他的慈惠堂就出了名。在1633年的浙北大旱中慈惠堂以其最快的反应速度、高效的管理迅速的开展了救济难民的活动开办粥厂收容难民掩埋路倒……特别是一度对地方造成很大困扰的四乡的饥民几乎都得到了慈惠堂的救济才得以活命成千上万的难民还被组织外送开荒――大大减少了本地爆发“民乱”的可能性社会秩序的稳定得到了本地缙绅和普通市民很大的好感。
因而在十月旱灾稍有缓解之后慈惠堂就被重视起来了不但赵引弓得到了杭州一府二县官员的嘉许热衷沽名钓誉或者真正热心桑梓的缙绅们也纷至沓来要在慈惠堂插上一脚挂个会董的名头。
于是这慈惠堂的名义就大了起来――杭州府、县二级都有官办的慈善机构但是管理不良浪费严重。有的设施老化形同虚设――虽然号称有慈幼局、养济院等种种设施但是建筑多半还是明代初期建造的中期翻修过早就不堪使用更别说安置难民了。至于经办人员多半是州县衙门里的主官次官的幕僚、亲属要不就是有钱有势的地方人士把持。县衙虽然按月拨给一定的钱米有一定的收容名额实际全被经办人员吞没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所以历来救荒虽然需要官府的赈济钱粮具体经办却往往是委托给地方上的缙绅办理。在明末这样朝廷日趋困窘的经济状态下赈济钱粮的大头也得靠地方自筹。因而缙绅在救灾度荒上的作用被进一步提高。
赵引弓虽然是个外来户但是他通过积极活动特别是通过经营奉教缙绅和复社的士子关系在士绅圈子里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这次办理救济有声有色便成了大家眼中的“济荒人才”。
因而在去年年底旱灾结束之后杭州府成立了善后局赵引弓也当了善后局的一名委员。由于慈惠堂在收容救济难民上办理出色善后局便把难民的收容救济工作全部包给了慈惠堂。说起来他这位委员是当得很亏――这工作即费钱粮又耗精神一个闹不好又容易激发民变。善后局募集的钱米和官府的拨款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慈惠堂最终依然办理的有条有理进入寒冬之后竟然做到了路上无大群流民聚集连每天收拾的路倒尸体都比平时少了一半以上――要知道这可是灾后的荒年要放在往日一早从城里拉到义冢掩埋的尸体至少有上百具之多。
没人知道赵老爷在慈惠堂上投入了多少但是大家都知道光靠官府的一点拨款和向大户百姓们募来的钱米是办不到如今这个局面的。更别说还能把难民们安顿的稳稳当当的不受冻饿疾病之苦――这不仅要花钱还得能办事。
如此的才能和财力不由得不让本地的缙绅刮目相看。加上大家都隐隐约约的知道他有徐阁老的背景太仓的张溥也他有交往知道此人绝非一般的广里秀才。因而在善后局中的地位也日渐重要。一府二县里的官儿们见到他也要客气一声。
今天他要去办得这件事说起来也是善后局的一桩公事。赵引弓觉得只要自己拿捏准确获得官府的支持并不是难事。
今年开春以来杭州还算风调雨顺各处渐渐缓过劲来所以善后局的事务也渐渐稀少下来。不过救灾赈济工作还远没有结束。
大灾之后灾民当初为了活命往往已经把生产生活资料典卖一空两手空空。即无种子也无耕牛。难以迅速开展生产自救活动而且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了转眼便是“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的当口。若不能及时帮助灾民生产自救势必造成灾民再次大规模外流。那么前一年的赈济工作就等于泡汤了。
今天赵引弓要去善后局要谈得就是这件事。前几天杭州知府已经召集了善后局的委员们要他们继续“想想办法拿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