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劝说(2 / 2)
后院临河,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水清幽彻底,隐见游鱼,徐家这段,似乎是自己种了藕,荷花开的正艳,徐光启在河边建了一座水轩,一边临水,一边在岸上,开着窗子,任风吹过,光是看这模样,已经是雅士一位了。
当时的读书士子,做出种种手段来吸引人评论,暴得大名的很多,江浙一带的文人,于此道特别擅长,宋钱度见的也是多了,眼见徐光启如此,心中暗笑,对这少年能被人所知,隐隐倒是有些答案。
但进屋之后,就知道自己有些浅薄了。
徐光启这屋中几乎是堆满了书籍,满满当当,几乎要没有下脚的地方,书搁的也是到处都是,杂乱不堪。
宋钱度进来的时候,徐光启正在收拾,模样颇有几分狼狈。
“老兄不必这么急着收捡……”宋钱度拦住了徐光启,因为他眼前一亮。
这少年收拾的,全部是有关农学的书籍,虽然宋钱度并不是纯粹的文人,但宋家已经早就发达,宗学也是请的正经的儒学宗师来教授,学中子弟不少中举中进士的,他立志于商,但并不代表他腹中空空。
随便用眼一瞄,立刻便知道这少年在农学一事上已经用了极大心思,可以说,费心费力良多了,而且不止是纯粹的农学书籍,还有天文学,水利学,几本最著名的水利书籍,也是摆在十分显眼的地方。
很显然,徐光启的研究已经入门了,因为农学是不能抛开天文和水利来单独研究的,光是从徐光启的书籍阅读情况来看,这个少年的杂学水平,实在是已经很高。
宋钱度此时当然不知道,徐光启后来成为进士,大学士,礼部尚书,文名满天下,但当时的儒生评价他,总是说他“不纯”,就是因为徐光启的杂学水平,实在是太高太高了一些。
“叫老兄见笑了。”徐光启索性放下,微笑道:“原该摆几本应时的书籍才对。”
“秋闱得意,确实似乎该趁热打铁?”
中秀才只是一块敲门砖,或是一个不大牢靠的饭碗,特别是江南地方,太多才俊之士,秀才最多只能就馆,或是成为领禄米的生员,生活也就比普通人略强一些,好歹免四个力役和有免役的土地,只要善于经营,总不会太差。
但若是久试不能中举,那就完了,生活会比较困顿,毕竟读书的投入可真不小。
徐光启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光是买书这一块来说,后人就很难想象明朝的读书人在书籍和字纸上要投入多少资产,一令好纸就得好几两银子,普通农家一年就赚这个钱,读书人练字总不能一直用沙盘,好了,光是这纸就得叫中产之家买破产。
徐光启显然不愿太勉强,摇头道:“学生以为,南直隶的解试太难,想连捷固然是好,但凡事不预则废,所以学生打算离乡一段时间,找些机遇。”
历史上徐光启不知道是接受了谁的推荐,远离江南,跑到广西和广东一带开馆授徒,估计是因为江南本地竟争太激烈,而江南的秀才跑到两广,身份当然就不同了,馆金可以格外从优。教书多年以后,估计是攒了不少银子在手里,徐光启才回到家乡,还是继续一边开馆授徒,一边应试。
他的举人试果然不顺,二十不到中秀才,三十六岁才中举人,江南乡试之难,可见一斑。
“子先,”宋钱度很亲热的称呼徐光启的字,微笑道:“往两广,不若往北方去试试。”
“北方?”
“是,辽阳。”宋钱度道:“辽阳总兵官张惟功,少年勋贵,思慕人才,我想,你去两广就馆,一年馆金最多数十两,若到辽阳被录为参随,则一年最少百金之数是有的。”
侍从室的参随按把总例,月领十二两,一年可不就是一百多两,参随当然也分等,若是高等,那银子就更多了。
徐光启一听,果然大为意动。他现在最大的需求就是银子,若不然也不会想着到极南烟瘴地面去谋生了,若果真一百多两的年金,当然还是去辽阳的好。
“只是……”他微微沉吟道:“学生才疏学浅,又复过于年轻,入总兵幕府,恐怕未必能够留用。”
“哈哈,子先多虑了。”
当时的江南文人确实有屡试不中的入武将的幕府,不过南方总兵势微兵寡,已经非嘉靖年间是战时和战场,徐渭那样的大才入的也是总督的幕府,总兵的幕府肯入的人就不多了。不过徐光启的顾虑显非在此,而是担忧自己过于年轻,不能取信于人。
宋钱度笑罢,方又道:“你去去便知,至于来回的路费,自然在我身上。”
“如此,学生就走上这一遭。”徐光启心里的担忧都被宋钱度解决,站起身来,长揖一揖,道:“先生真是盛情可感。”
“我这情非为子先一人啊。”宋钱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但凡精于杂学,天文星相医理农学算学精通者,我都会这般待他,倒是那种只知四书五经,不知唐宗宋祖的书虫,恕我就无情了。”
一时间,两人俱是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