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坏消息(2 / 2)
“不行。”李虎断然摇手,“抛石机要用来防守大同,一架也不能调拨。你告诉他,野狐岭和桃山一带的地形非常险要,在那里打仗不需要用抛石机,关键是动脑子,要就地取材。高浩曾在蒺藜山大战的时候阻击过金军,他地防御经验很丰富,请云帅和他多商量商量。”接着他转头望向老营主帅洪云,“攻城器械赶制的怎么样?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前线大军随时可能后撤回城,大同的防御要即刻完成。”
“马上就能完成。”洪云的语气很自信,“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人。这次从辽西随同而来的几十万汉人正好派上用场,男女老少齐上阵。为了护卫虎王,为了守住大同,守住山后,他们也是不惜粉身碎骨啊。”
李虎想到那些无怨无悔追随自己的百姓,心里涌出一丝愧疚。当初听说罗青汉要带着他们一起撤离辽西的时候,自己还很生气,认为带来一个巨大地包袱,谁知转眼间,又要依靠他们的帮助了。如果这一仗打赢了,我发誓,我绝不会抛弃他们了,绝不会。
洪云详细介绍了防御准备工作,从粮草武器的囤积到百姓的撤离安置,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总帅。”洪云犹豫了半天,小心翼翼地说道,“山后的百姓要不要撤离?如果撤离,向哪里撤?是上山躲藏还是南下大宋?”
上山躲藏是暂时的,而投奔大宋却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大宋会接纳吗?
李虎的目光投向了李纲。
李纲稍加思索后,点了点头,“应该没有问题,官家会收留他们的,但山后百姓坚守故土,他们未必愿意南下,另外,我们也未必会丢失大同,陷入绝境。”接着李纲做了一番分析,在他看来,影响代北战场形势地关键因素就是宋军何时占据燕京。
“我们必须坚守两个月的时间,这是最低限度,因为大宋北伐军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攻占燕京,而大宋援军也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进入云朔。等到大宋占据了燕京,马上就可以分兵支援山后,再加上河东的晋军北上而来,我们的兵力可以超过金军,金军除了撤退外,别无它途。”
李虎想到将来,苦笑摇头。
李虎已经放弃了耶律淳。一个月前,李虎还在催请耶律淳称帝,但一个月后,他已经和大宋人商量如何攻打燕京了,虽然他还是雄心勃勃,还是想在代北立国称王,但现实就是现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低头,不得不向大宋称臣。
不过,他还没有走到绝境,他有一个期待,那就是宋军北伐可能失败。假若老爹的故事是真的,大宋北伐失败了,自己又击退了金军,那接下来代北也罢,燕云也罢,局势都在自己地掌控之中。当然,大宋北伐失败地确是匪夷所思的事,但谁能肯定大宋就一定不会失败?大宋北伐失败,耶律淳守住了幽燕,而自己又守住了云朔,辽东还是要三分,一切都还在预定地计策之中,这就是最理想的局面了。
真的会出现这种局面吗?李虎不敢想,所以从现实出发,还是先放弃耶律淳吧,将来的事将来再说了。
“如果童太师马上下令发动攻击,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援助了。”罗青汉说道,“我们已经把代北局势急告太师了,他接到我们的书信后,应该会发动进攻吧?”
这次李纲想了很久都没有说话。
以童贯的作风,他肯定要打,官家更是急不可耐了,但大宋的事情,尤其像北伐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不是官家和童贯说干就能干的,它牵扯到方方面面,如果上下不能协调,不能齐心协力,其结果势必和初衷背道而驰。这种例子在大宋太多了,北伐也有可能遭遇同样的命运,而最后倒霉的就是大宋和大宋的百姓。
燕京使者韩匆忙而来,他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皇帝病倒了。
“病得很重?”李虎初始不以为意。老人嘛,生病很正常,尤其在目前这种形势下,耶律淳承当的重压太大,病倒也在情理之中。
“很重。”韩神情沉重,眼神绝望而茫然。
李虎略感吃惊,“很重?怎么回事?不能处理国事吗?”
韩迟疑良久,黯然长叹,算是默认了。
李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耶律淳不会刚刚做了皇帝就飞升吧?如果他死了,燕京大乱,宋军长驱直入,可以轻松拿下幽燕,随后就可以支援山后,这对义军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自己来说,却是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