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发威(六)(2 / 2)
而且现在李显让自己颠得热血沸腾,可自己那一次与李显交谈,不是让他感觉到“如沐春风”但回到皇宫呢?
什么都变了。
因此李显的话不能当真,当真自己就傻了。
不过妻画还是拍了拍大腿说:“陛下,臣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臣的腿伤快要好了,能在下人扶持下。开始能够稍许走一段跑。大夫预计大约一个月内,臣就能完全下地走路。到了那时候,臣会主动向皇上讨要官职的,再不能象现在这样。做一个小小的学士。”
李显终于呵呵乐了起来。他问道:“能不能向联透露一下,讨要什么官职?”
王画想了一下说道:“太高了不行,臣的岁数小了一点。太低了皇上自己儿都不会同意的。因此臣想在六部中讨要一个侍郎,兵部不行,现在国家太平,不用臣掌管军事。礼部也不行,臣执掌礼部是一个笑话。刑部也不行。臣经常做一些逾制的事。自己都不能够表率,如何执管刑部?吏部关系重大,考核天下官吏,臣是非观太强烈不能把握大局。因此户部稍嫌可以,工部最佳。”
连李显都听出来了,礼部恐怕是做不来,刑部是忌悔,怕有人怀疑王画利用这个打击报复武三思。兵部与吏部一个是掌管军事的,一个容易树立私恩,王画主动避嫌。所以才提出户部与工部。
虽然讨要了,但这份灵珑心思让李显感到十分开心,他同样乐呵呵地说:“那也可以,正好一个月后元旦已过,你那时也到了加冠之年。联准了。”
以王画的年龄,这份任职还是有点过重,可以他的资历声望才气功绩,也能担任。王画伏了下去说:“那么臣提前谢陛下隆恩。到了那时候,臣也进献一盘最好的烧尾食给陛下。”
李显呵年一拜
可王画话锋一转,又说道:“但臣还没有说完。陛下一身荣光,天下无人能及,大唐盛世,更不是一个小小的偏远楚国诸候可以相比。三年太久矣!陛下,因此臣希望你立即有所作为。昔日,武候曾写表,让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倾颍也。后主不听,武候去世没有多久,三国中蜀国先亡。三国之事,不提,太宗曾为子孙留下一书《帝范》。第一条就是君体,爱民,志向远大,宽广胸怀,建德。”
其实王画前几天也说过志向的问题,志向有多高,就能飞得有多远。
“第二条是建亲,学会用人与放权,以及处理亲疏的关系。太宗还特地谈到西汉藩王之乱。请问皇上,武三思是为宗室,无可否疑,但是武氏弟子,前几年如果不是上皇知道何亲何疏,都有可能继承皇太子之位。当然,如果陛下用武三思,亦无不可,陛下就是这个国家的天,地,父,用一个大臣又有什么不妥呢?但看如何用,本来武三思有登临帝位的可能,再加上谶言,还有现在权倾朝野,翻掌为云,覆者为雨,陛下不怕这个宝位有危险?”
王画将前几年武李争皇太子的事翻了出来李显不悦。可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警惕的神情。
其实大殿中有许多新进大臣,听过王画,但没有看到王画在早朝上的做为。王画真正在早朝上的事迹以前只有两回,第二回是到滑州振灾,讨要权利的。第一回还是前几年,向武则天上奏的那几条。但这两回都震动朝野。现在亲眼所见,就是因为升迁,第一次挤入朝堂的张九龄也暗自叹佩,这个大舅子是一个大场面的人物。场面越大,头脑越清醒。
如果一上来就武三思什么什么的,未必起作用,但首先肯定了李室的光荣血脉,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用李显这个牛气的爷爷的话来进谏,李显不听也得听,武三思都不能反驳。特别是加上了前几年武李争个的事,更让李显引起了警戒。
“在这篇中,太宗还说了其他的事,相互制衡,不能让某个大臣权倾朝野,请问陛下,现在谁来掣肘武三思?难道让臣我吗?臣在朝中要朋无朋,要党无党。这一次是因为陛下大度,原谅了臣的行为,但臣可一,可二?可三?如何掣肘?再找其他人,魏相公?为什么你这段时间不敢进谏了?”
魏元忠不能回答。
“当然,君是舟,民是水,所以太宗在这篇里再次说了,要为百姓做好事。第三篇是求贤,太宗说了,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这与武候的亲贤臣,远小人,亦是一理。陛下,为什么臣要闭门谢客,魏相公原来耿直敢言,现在很少说话了?是因为不敢说话,就象臣一样,只是因为送了五王,让他们扦悔,如果不是陛下大度,公主相救,臣会有什么下场?陛下,国事到了如今的地步,陛下如果还不清醒,国家危险啊。”
又针对了武三思,但武三思还是无法反驳。也不是他一张利牙变笨了,他是在看着那个小册子,这才是他的思考对象。王画怎么说,有什么用?说得水点着灯,只要将韦氏这盏灯不点亮了,最后结果是零。
可是这个小册子却是实打实的证据。
“陛下,太宗第四条说的是审官,又一次提到了安民,耳见民是国家之根本。求才用官去其长,用其短。就象臣一样,放在礼部,臣有什么用?”
李显老脸一红,春天他正是让王画担任礼部侍郎的,主要这个侍郎虚名很大,实权却又很
“还有武三思,也可以用,如果陛下考虑到当年在上皇时的盟约,为什么不能给武三思荣华富贵呢?。王画这一说,众人愕然不已。但想要进不学会退怎么行呢,所以王画话锋一转又说道:“但陛下将国事怎么能交给他呢?近朱者朱,近墨者墨,我不说武三思的为人,就看他手下这一群虎狗鹰,卖友求荣,陷害忠良,胆大妄为,视百姓猪狗不如,就可以想到武三思的品性,这样的大臣掌控着国家政权。我不说谶言了,但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第五是纳谏,忠言逆耳,恐怕今天臣这番进谏过后,陛下心中再也不会想让臣担任什么侍郎了,甚至会认为让臣发配到岭南,离京城越远越好
许多大臣一起低头窃笑。李显是哭笑不得,事实王画点中了他心中的想法。
“但陛下,毒言逆耳利于行啊。昔日太宗何尝不被魏征气得七窍生烟,但正为虚心的进讽忠谏,拨乱反正,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江山。诫盈,陛下性格柔和,离骄横尚有很远距离,但陛下前段时间,为了置国事不顾,游猎一月有余才返回京城?崇俭,陛下亦可,但宗室弟子近日多有不法之事,纵奴强抢百姓,请陛下多加约束。赏罚,不避亲,不讳仇,必须公正,既然五王因为不知进退,流贬岭南,那么武三思犯下这么多罪行,陛下,该当如何处理?”
好不容易平静了一下,又牵涉到了武三思的头上。
现在看来,李世民这篇《帝》一大半就是专门针对武三思而来的。
“农是国家根本,前几个月粮食危机,都到了动摇国家的地步,但我看到许多官员在做什么?还有武三思你在做什么?难道陛下赏赐你的钱不够多吗?阅武,军队是国家和平的盾石,现在军队如何?还有,武三思,羽林军更是国家的翘楚,你为了掌控军队,将亲信按插在羽林军中,我不谈是何用意,请问那些弟子有什么能力率领军队?崇文不但是崇仰,而且崇仰道德。为什么太子与公主灾区一行,百姓对陛下恩戴百至?陛下,请三思
说到这里,他又指着那本小册子,说道:“臣今天来早朝就是这三件事。陛下认为当赏可以赏,我伤势一好,立即当其赏行其事。如果陛下认为当罚,请罚,臣也无怨言。臣还是那句话,陛是君,是天,是父,臣是民是地是子,君命不敢违。而且臣也知道陛下的心意,陛下如果认为国家以和为贵,武三思在陛下掌控之中,不会动摇国家根本。臣马上将这本小册子烧掉。如果陛下认为他为了一私之利,居然敢目无君上,污蔑皇后、公主、昭容,臣立即将它交出来,让相关官员审理此案。不过臣想,这件事也是千古未有的悖逆大案,不要说诛灭九族,就是十族,也不为过。陛下,何去何从,我听陛下的意思。”
说着将火舌掩了出来。
但眼睛却看着宋骡,那意思是我发了力了,也轮到你了。
事实也发了力了,这几个月来,如此弹劾武三思的,也只有王画一个人。但也不能让我一个人玩啊,现在这本重要的小册子,就放在我的轮椅上,我一只手扶着轮椅,一只手拿着火舌,又正好在你面前,你不是很想要这个证据吗?只有你一弯身,就能将它抢过去。
宋壕怎能不明白王画的意思,但说是说。做是做,一旦他抢过去,那就是不管李显是什么想法。武三思是什么想法,公开进入这个大案。这个后果,他不由地犹豫不决起来。
但王画却将火舌引起了起来,不时地撩在小册子的边缘,又迅速看了一下宋骡,那意思你别指望皇上同意了,马上它就要烧掉了,烧掉了什么都没有了。来吧,上吧,抢吧,快点吧。过了这个村,再也没有这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