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香消殒(1 / 2)
最快更新玩唐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四章香消殒
这是张说经过仔细斟酌后,提了主意。
意思是当断则断,不然必有后患,劝李隆基下定决心,提前发难。
李隆基将锦盒盖上,嘴角却露出一丝苦笑,谁不知道早断早好,晚断自己就有危险。可是力量呢?
郁郁不乐地上了殿,开始早朝。
现在他早朝,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决断一些小事情,连宰相的权利都不如。唯独一点,所有大臣对他施以礼貌性的恭敬。
散了朝后,太监进来禀报,说荆州刺史崔日用入朝奏事。
这是李隆基心腹中最早倒霉的人,在讨灭韦氏后,权知雍州长史,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现在唐朝封户泛滥成灾,不但有实封,还是两百户的实封,已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况且从实职到虚职再到散职爵位,都达到了顶尖行列。
不过因为太平公主产生了野心,看崔日用不满意,于是让薛稷与他对牛,将他转为雍州长史,停知政事。接着又出为扬州刺史,又历婺州、汴州刺史,荆州长史。
薛稷在太平公主提拨下,官职复原,越做越大,而崔日用反过头了,官职却越做越小。
当然他心中十分不甘,因此这一次用入朝奏事为借口,返回京城,想激励李隆基重振旗鼓。实际上这一次进京,也是十分危险的。这时候正值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磨刀擦枪之即,如果李隆基不听从他的建议,那么他将迎来太平公主毁灭性的报复。
对这个人,王画也十分看不起。
就是养条狗吧,看到主人回来了,还能摇了摇尾巴。但他专门以出卖主子背叛主子,来谋取上位。
这一点很象后来的袁世凯。
但这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文才过人,虽然王画十分不情愿,因为他在文坛上的声名,九州之鼎上他依然名列一席。同时这个人才辨过人,见事敏速。因此朝廷数次有事发生,他都靠敏锐的直觉,站在最后胜利者一方,转祸为福,以取富贵。
这不是王画开了金手指,就凭借这份直觉,也远远超过有虚名虚权的萧至忠数倍。
当然,每一次谋变,他心中也很不踏实,因此对人说过一句话:“我一生行事,皆临时应变,不必重视专诸从始到终,每一次变动之即,不觉芒刺在背。”
**裸地说出他每一次豪赌的本质与心理活动。
进了内殿,崔日用对李隆基说道:“太平公主图谋已久,陛下以前在官府,想要讨捕,因为名分是臣子,还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是全国之主,只需要下一道制书,有那一人敢抗拒不从?请陛下不要犹豫不决了如果时间拖长,万一让奸邪之徒阴谋得逞,到时候后悔则晚。”
李隆基心中苦笑,都在劝我诛杀太平公主,可我用什么来诛杀。
但是他脑海里忽然想起王画说的话。
王画在灵州时信上就写了一件事,你是皇帝然后自己央请萧嵩求王画相助,这也是无奈之举,眼看着太平公主与她手下的亲信相谋日久,可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就要发生,却无能为力。所以只好抹下脸面,拜请萧嵩。
可是萧嵩依然带来了一句话,王画说他是皇帝后面一句,如果这件事都搞不惦,王画会落井下石,萧嵩没有说。
他一边思考着,一边说道:“你说是正确,可是朕担心惊动太上皇啊。”
这件事之所以演变到地步,全是他这个老子搞出来的。
如果自己父亲不捧太平公主上位,掌握了这么多大权,李隆基宁肯安心地做一个皇太子,也不愿做这个受气的皇帝。
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可对崔日用,他心中也不大放心。能卖韦氏,同样也能卖自己。所以说了一句过场话。
崔日用不知道,他立即答道:“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之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天子的大孝是在四海安宁。万一奸党得志,则社稷宗庙化为废墟,陛下又用什么来体现孝行?臣恳请陛下先将左右羽林军与左右万骑军控制住,然后再将太平公主与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
如果王画在此,一定大摇其头,连说狗屁狗屁,想要夺权,想要杀人直接明说,什么天子孝庶人孝。
但李隆基对他的话十分允可。
虽然知道很难,但疾风知劲草,患难见人心。这时候崔日用不顾嫌疑,来京表示忠诚,让他十分感动。
送走了崔日用,李隆基找到了李旦,恳请李旦让崔日用担任吏部尚书职位。
李旦狐疑地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伏下答道:“父皇,孩儿有一句不知轻重的话当讲不当讲。”
李旦冷哼一声。
这时候李隆基不顾后果了,他说道:“儿臣看史书,发现一件事。无论王莽或者是曹操一开始并没有反志。相反,他们年青时都抱着爱国忠君之志。后来为什么做出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是因为权势耳,权势远胜过了人主,自然有取代人主之心。古今往来,做为一个有权势的臣子,很难有臣子能象武候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司马昭不行,刘裕不行,太后也不行,就是王画都不行。陛下虽然喜欢姑姑,但陛下给予她的权利太多,以至朝堂只是姑姑一言堂。长久以往,对姑姑不利,对儿臣不利,对父皇不利,对宗庙也不行。”
说得大义凛然,可在心中一肚子怨嗔,就是你有什么想法,也不能玩过头了。
象这样下去不管不问,马上你就成了第二个先皇,只不过一个是被老婆驾空地位,一个被妹妹驾空地位。
李旦阴着脸没有说话。
儿子与妹妹的背下小动作,他也知道一点。不过始终没有表示,自己还健在,他们争权夺利,也要多少考虑一下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李隆基对他的畏惧,太平公主在他面前软语顺言,已经将李旦迷惑住了,这时候李旦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大局的控制能力。
想了一会儿,说道:“你让他回来担任吏部侍郎吧。”
吏部尚书没有同意,不过也同意将崔日用调回京城,让李隆基增加一份力量。
王画听到朝廷任命崔日用的消息,立即命令工匠将速度加快。
火候也差不到了。
沐孜李问他:“奴婢不明白一件事。”
王画看她可怜兮兮地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你也别要什么奴婢不奴婢,装可怜。有事只管问。”
这件事还要感谢高力士,李隆基得到这件消息隐忍不发,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但说明潜意识里,这个未来的唐明皇对自己怀着敌意。
“为什么皇上在去年不对付太平公主,非要到今年才来发难?”
心性使然,沐孜李对这类事情十分感兴趣。
也不能说她问得不对,去年李隆基新登基的时候,还有刘幽求张说等人在朝堂中,太平公主也没有现在势力庞大。虽然刘幽求谋变事泄,但现在同样双方也等于公开为敌。于其去年斩去刘幽求这一臂膀,不如当时发作,比现在发作把握还要更一点。
王画答道:“非然,当时李隆基新近登基,名位不正。如果那时候发作,有可能导致太上皇与太平公主两人联手,一旦形成这种局面,那么他就象李重福一样,成了一个笑话。忍到今天,皇帝名位已正,他是皇帝深入了民心,这就得到了大义。只要将太平公主一党击杀,天下就会平安地交入他手中。第二是被逼用兵,哀兵必胜,更符合道义。”
说完了,给了沐孜李许多钱,要买一些东西带回去,包括带给亲人的礼物,以及大洋洲上所欠缺中原的货物工具。
对王画的举动,没有一个大臣关心,都知道王画九州之鼎将要完成,一旦完工,也到了他离开的时候。离开前买这些东西在情理之中。
他们现在关心的却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这场龙争虎斗。
不过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内幕还不是很多,他们的视线一起集中在九州之鼎上。
六月初九,王画派人进宫禀报,九州之鼎全部拼镶完成。
不管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如何争斗,这是一件大事。
李旦带着文武百官,进行了规模庞大的祭祀,连李隆基都罕见地露出笑脸。
不但朝中君臣,还有突厥、吐蕃、高丽以及西域等诸国使者,一起闻听此事,就留在长安等候,看这件盛况空前的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