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点猛料第三节 真实的编制(2 / 2)
1942年,三十四团改称一分区二区队,区队长马辉(原特务营营长)、政治委员黄连秋(原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副区队长黄伯峰。他们准备要去这个区队的时候,一打听,二区队驻在涞源,距易县离得较远。又查了一下,当时距一分区司令部周庄比较近的,只有三团。三团的团部驻在满城慈家台,距周庄只有步行半天多的路程。
当时的三团,因为供给困难,活动区域减少,正在酝酿着响应晋察冀军区的号召,进行部队改制。怎么改?就是取消营、排这两级机构。而且减少连队的数量,增加各连的人数,以增加人数后的“大连”为基本活动单位,自主活动。
比如三团,原来有两千多人,十五个连的设置,三个营,每个营各四个连队,团部直管三个连,侦察连、各种勤杂在内的特务连、还有一炮兵工兵连。
现在,改编后的三团,不到一千五百人,老弱病残都精简回家。团部下面直管六个连,五个战斗连和一个侦察连(以后又增加一特务连,共七个连。一团也是这样的设置)。
每个连200多人,分别驻扎在满城县的张家庄、黄仙洞、西赵庄、东赵庄等几个地方。东赵庄是当时满城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
1942年一分区根据地的前沿,在满城的石井村,现在的石井镇。如果沿石井往东满城县城的方向走,半途就会到达后来著名的满城汉墓。
三团的团部在三团缩编前最初在西赵庄。当时一分区给三团的主要任务,一是保卫在周庄的一分区各机关,二是掩护地下组织的武装交通线,帮助平津到晋察冀根据地的知识分子通过满城封锁线。三团缩编后,团部迁到小村慈家台,西赵庄驻战斗力最强的三团一连200多人。
1942年的敌人,从平汉路以西的山区到冀中大平原之间,修筑了许多炮楼子。还修建了许多条公路,沿平汉铁路的两侧挖了很深的封锁沟。
封锁沟是深一丈高的通沟,不仅铁路东边,在西边也挖了同样的深沟,鬼子的目的是把物产丰富的冀中同冀西山区的八路军根据地分隔开来。敌人的企图是不仅要消灭冀中游击队,而且要困死山区的根据地。后来著名的平原游击队和同样闻名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那时,每逢有八路军的武装部队从冀中运粮经过满城这里,或是从保定火车站下车进入抗日根据地的地下组织成员和来到根据地的平津知识分子经过满城这里,三团就会派出一两个连的武装,相当过去一个营的兵力,从封锁沟两侧对准鬼子伪军的炮楼严密实行火力封锁,以掩护交通站的武装交通队带领的客人通过封锁沟,进入到根据地。
调查组走上下隘村到满城县境的慈家台,先到三团团部,见到团长肖应棠、团政委王平民(原来的团政委王建中刚调到一分区任政治部主任)、副团长赖庆尧。
一看到训练科的陪着调查组的人来到,肖应棠把三团缩编的计划表拿了出来,准备细谈。李青川摆摆手:“肖团长,我们不是为这个事来的。”接着把来意说了,要下到连队,跟战士们在一起,做点谈话调查。
肖应棠一听:“原来是这个事,你们也别跑各个连了。就到侦察连去吧。侦察连就在瓷家台家门口。指导员王栋在连部主事。等下吃过饭,我领你们过去,介绍一下。”
一听是王栋这个名字,李青川不由瞥着眼睛,冲同组的分区参谋杨浩皱了下鼻子。这个小动作被肖应棠发现了,忙问:“李科长,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