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崛起之机 319章 闽粤奇迹1(1 / 2)
最快更新抗战之红色军神最新章节!
卷五崛起之机319章闽粤奇迹1
在原国防军“政治顾问”中,吴佩孚在此次新民国政治变局,并没有出任任何实质上职务,而是担任起了“总统顾问”一职,李济深则回到了广东,接替陈济棠,担任了广东省省长。而梁漱溟、张澜、陈叔通则分别出任建设部长、交通部长和海关总署署长。
武爱华不是不想网络更多的民国知名人士,让其到闽粤两地居住、工作,只因为民国这些名人,大多都有很好的职位,被蒋介石及其中央政府奉为上宾,他们实在撕不下那张脸皮去闽粤这个不听中央调令的地方。再加上原来两党对立,双方在舆论上的对立,也彼此造成了一些误会。
但是,仅仅是这五人,从南京政治会议预备会议开始,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吴佩孚,原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其个人事迹上过美国《时代》周刊,被称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第一人。虽然由于时代的发展,吴佩孚在北伐战争中失败了,但并不能说吴佩孚个人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除了穿越者武爱华外,在全中国,还真难找到几个像吴佩孚这样身具大才的人物。吴佩孚失败的关键原因,是落后的北洋军阀的失败,一支效忠于个人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是一支效忠于民族的军队的对手?
吴佩孚到达闽粤两省后,武爱华当前辈一样尊敬他,每有战略不决之事,都向吴佩孚请教,让吴佩孚很感慨。
在闽粤呆了不到一个月,吴佩孚就认识到,武爱华的国防军获取全国政权,是“天命所归”!这个人,思想敏锐、观念超前、杀伐果决,拥有一种大气概。因此,吴佩孚在他的“顾问”生涯中,更多的是从见识的角度,提出一些特别稳健的建议,让武爱华锐利的作风多了一些圆润的因素。
本来,吴佩孚是不大理解武爱华为什么在还没有彻底解决日本人的问题之时出任这个所谓的总统的,但当武爱华将他对国际形势及各大列强关系的看法讲完后,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世界大战一定会爆发时,吴佩孚的态度便有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认同武爱华的看法,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最佳机会,也是惟一的机会,而想要抓住这个天大的好机会,武爱华必须出任全国最高领导人。
李济深的思想与作风都要激进一些,他对武爱华的上位是求之不得的。在对闽粤两省全面了解后,李济深也完全拜服在武爱华的理念之下,“天命所归”这个词同样出现在李济深的脑海里。
反到是梁漱溟、张澜、陈叔通三人,因为其文人的特性,表现得更稳重一些,他们对武爱华是否上位并不急于表态,但当武爱华上位已成定局之时,这三人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而且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推动着这位新总统的事业。
这三人在当选各自部门的首长之后,并不急于拿出什么计划、方案,而是待部门人员配齐之后,除留下守大门的人员外,将所属建设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的各类官员,全部拉到闽粤两地。白天进行考察,晚上挑灯讨论。
梁漱溟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较真的人,否则也不会与太祖当面发生分歧。他信奉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让建设部的人懂得如何建设,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见行动。那么,如何见之于行动呢?闽粤两地的建设成就至少是一个极好的标杆。
而交通部的道理也是一样,张澜,从反抗满清开始,就致力于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可以说奔波了半生,与梁漱溟一样,他在闽粤也找到了自己的依托和归宿。什么主义、主张,都不如闽粤的现实震撼人心。
海关的工作,也许与闽粤两省关系不大,但闽粤两省的海关管理,同样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闽粤两省港口,每天巨额的进出货物,预示着未来中国的海关,肯定是一个很忙碌的工作部门。
更有甚者,这三人不但将自己的人马拉到了闽粤两省,还鼓动游说工业部长黄炎培,农业部长晏阳初,教育部长傅斯年,文化部长胡适等人拉起人马去闽粤两省考察。
只不过,这四人稍为要矜持一些,他们拉了一半人马去闽粤两省,而留下了一半人马守在衙门。至于部门工作规划,自然只有等考察的人回来之后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