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阳谋(2 / 2)
若是在皇太极知情之前,或是在接到建昌被围、并且情势危急,而且在做出决定之前,都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譬如说,大明大兵包围建昌城,色楞派出信使求救,而他开始时的求援,肯定是以锦州等处以及附近的蒙古人为目标。
接到建昌城的求救之后,附近的蒙古人只要是有余力,多半会给予援助。这些蒙古人,由林丹汗来对付,大明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应该不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而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兵,接到建昌城的求救,因为他们本来兵力就不是多么的充足,而且也生怕中了大明的调虎离山之计,因此多半不敢擅作主张,肯定要向皇太极请示,或者直接将建昌城的信使打发到皇太极军前。
色楞恐怕也能够知道,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不会因为建昌城的危急情况就轻易出兵,他多半还要同时向皇太极军前发出求救的信号。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色楞的求援要求,无非就是两种,要么请求皇太极调动部队救援建昌城,要么就是要求苏布地率领本部族回援。
而皇太极在接到建昌被围且情势非常危急的情报之后,至少得有一两天的反应时间,甚至还要考虑到他还有可能在初期隐瞒这个消息,以免动摇了前线的军心……这些时间,估计得要二十天,若是再加上派兵、以及在路上行走的时间,恐怕得要三十天,甚至更多,大明都要给他们留出充足的余地,绝对不能给皇太极留下“很想帮,可惜的是已经来不及”的说辞和理由。
因此,皇帝陛下才说“易缓不易速”,就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大明不能将建昌给攻打下来,但是又要保持一定的攻势,令城内的蒙古人坚信,若是没有援兵的话,建昌城肯定抵挡不住大明的进攻,城破,只是早晚的问题。
————
皇帝陛下确定进攻建昌城的战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若是大明发兵,不论是攻打塔山、锦州等处,还是由盖州等处登陆,进攻海州、鞍山一线后金据守的城池,皇太极都可以采取隐忍的态度……因为上述地区的驻守兵力,大部以后金为主,若是有损失的话,也是后金的损失最大。
为了完成“征粮”大业,一些损失是可以忍受的,也是必须接受的。
可是,建昌就不同了,在那里定居生活的,可都是纯粹的蒙古人,且因为很有一部分蒙古精壮随同后金进攻东江军、或是进攻朝鲜,剩下看家的就多半是老弱妇孺了。
“攻敌所必救”的意思就在这里……若是后金自己受到了损失,只要你皇太极自己能够忍受的住,蒙古人和其他什么人顶多会竖起拇指称他一声“真是个汉子!”之外,是不会有什么怨言的。
但是,若是蒙古人受到了损失,而皇太极却在能够救援、有充分的时间做出反应(皇帝陛下肯定会给他留出充足的反应时间)的情况下,采取了置之不理、令建昌的蒙古人自生自灭的态度,那……蒙古人会怎么想!
最近一段时间物资紧张,皇太极可以偏袒女真,蒙古人少吃个三口两口的,也就那么着了,可如今是涉及到了生死的问题,皇太极若还是置之不理的话,蒙古人可就不能不有所考虑了。
当然了,皇太极可以许诺,将从朝鲜获得的战利品中,多拿出一部分做为对蒙古人的补偿,或许也能挽回一些。
可是,他能够做到吗?他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