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荀况施法教高徒(1 / 2)
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寒来暑往,李斯等弟子跟随荀子ri夜苦读,学问jing进。
荀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他通过各种途径注意搜集天下诸国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情报,对诸国的国情、政治方略加以分析研究,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荀子的学生来自海内诸国,荀子和这些弟子们纵论诸国政策的得失,诱导他们从合纵或连横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
为此,荀子将弟子们先按照国籍地域划分为七国阵营,让他们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相互激烈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各自去争取“其他国家代表队”的支持----在学堂上上演天下纵横捭阖的现实剧目!不但如此,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让弟子们角se互换,再分别代表别国去论战,不断交叉循环。
每次论战前,荀子都要求弟子们要认真查阅典籍,不拘百家之言,最大限度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通过这些独特的教育方法,促使弟子们能有大局观、天下观,而不再仅仅是拘泥于一个国家的立场和视角,感同身受天下诸国的生死存亡之道。
弟子韩非因为口拙,无法参加辩论,荀子就让他写文章代替。每次一个题目:存韩,存赵、全楚----,荀子亲自予以点评。韩非的文章非常jing彩,荀子经常夸奖他“大智若愚,大辩若讷”。
荀子,被称为古今教育泰斗的名号是当之无愧的!
这一ri,荀况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大国如何崛起?崛起的条件是什么?
众说纷纭,徒弟们彼此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天道”使之然也,有人说是“治术”使之然也,有人说是“仁德”使之然也,还有人说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使之然也!
荀况答道:徒弟们,是“武力”使之然也!但成也为武,败也为武。国家者,武装之围也。不能守其土者,虽仁而必亡!疆土虽大,而军队不强大者,实为弱国也,必为小国见欺。国土虽大、兵甲也并不弱,却不去开疆扩土、扩大疆域者,乃是违逆天道、自作孽也!
国家之实力,盖为四要:政治、物治、军治、文治。
政治实力之考量者凡五:其一:君王、辅臣对于军政稳定的掌控和权力的分配。其二:庶民的权利及认同。其三:是否具备有利的外交环境。其四:政令的畅通和执行。其五:王国zhong yang对地方的管辖。
国家之物治,重要者凡七:其一,生产能力。丝帛铜铁、粮食马匹。其二:通衢商业、互通物资有无的能力。其三:创造能力,耕战、纺织的器具、工具、武器。其四:人力的繁衍和养育、教育。其五:发展的战略和步骤。其六: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其七:对矿藏的控制和开采,尤其是铜、铁、铅、锌、锡、金银矿藏的管理和利用。
国家之军治,乃重中之重。此为我们儒家学说,此前未能重视起来的事情。